曾经的黎巴嫩,的确与欧洲的瑞士非常相似啊。上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黎巴嫩金融业与工农业繁荣,人均收入位居中东之首,也是整个中东最富有的国家。
因为法国殖民的影响,其首都贝鲁特被称作“中东巴黎”,甚至后来的迪拜也是按照贝鲁特来建设规划。
就好像瑞士被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包围,近代“遗世而独立”一样。地处中东腹地的黎巴嫩,当时风景秀丽而且经济发达。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与混乱不堪的西亚其他地区相比,美丽富庶的黎巴嫩如同是一座安全岛,不同意见与群体都能够和谐共处,这里被冠以“中东瑞士”的美誉。
即便是奢华之都迪拜的海滨,大量的阿拉伯美女也只能全身包裹严严实实。而黎巴嫩,却是个“头纱与比基尼共存的国家”,也被认为是最开放的阿拉伯国家。
比如,黎巴嫩的总统由基督教徒担任,总理属于伊斯兰教逊尼派,而议会的议长则交给伊斯兰教的什叶派。
禁止酒精的伊斯兰世界,黎巴嫩却是著名的葡萄酒产地,每年出产葡萄酒超过500万瓶,40%以上用于出口。
黎巴嫩也是著名的美女之乡,黎巴嫩却又是个例外——嘉宝莉、茱儿等,都是国际著名的美女。世界上几乎所有有名气的阿拉伯美女,大多来自于黎巴嫩。
上世纪70年代,因为战争的影响使得黎巴嫩迅速衰落,而随着战争结束,黎巴嫩又迅速恢复元气——真实的黎巴嫩与印象中的黎巴嫩完全不同。
黎巴嫩首都贝鲁特曾经被《纽约时报》等评为“世界十大必去城市之一”,贝鲁特国际游艇展闻名世界。黎巴嫩面积不大,而山脉南北贯穿全境,这里也拥有非常奇特的旅游景观——山上能够滑雪,山麓是度假的果园,而山脚下的海滩能够欣赏地中海的美景。
如今,这片“中东瑞士”似乎不闻外界喧扰,一心一意恢复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