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不准宗室子弟领兵,一来,是防止手足相残;二来,更是为了防止宗室势大造成威胁。重文抑武、弱支强干的主流始终贯穿两宋,无论是外臣还是宗室群体,都是如此。宋朝分宰相的兵权于枢密院,却严禁武官成为枢密院正使,对于领兵行军之事,宋朝对宗室等群体的防范,可以说非常彻底甚至说有点过了。
一般来说,所谓的皇家宗室,指的是五服之内的皇家后裔,出了五服就不能算是宗室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汉朝时代,刘邦、刘秀虽然也是帝裔,经历多世却也已经没落穷困。不过宋朝不一样,即便是出了五服,其皇族宗亲的地位仍旧得到承认。像是宋高宗指定的入嗣之人——宋孝宗赵眘,他是宋太祖的七世孙,早就已经出了五服,不过仍旧拥有宗室地位。
与汉朝、晋朝授予宗室王爵之尊,给予实权,以及后世明朝严格约束宗室不同,宋朝对于宗室比较特殊。
宋朝的王爵是终身制的,身死而爵除,无论嫡庶其子孙之中,只有长子能封公爵,其他子孙承荫入仕。所以北宋中期就出现了“宗室几无一人为王”的局面。对于宗亲们来说,大部分时候“宗室”只是个身份,真正能够带来的好处是非常有限的。也能够看出宋朝宗室的实际地位其实并没有那么高。
众所周知,明朝圈养宗室,所有宗室后代都只能够居住活动在封地之中,不能从事“四民之业”。然而宋朝宗室还是比较自由的,士农工商任君选择,宋朝宗室同样可以考科举、经商,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过有一点,那就是宋朝宗室不得领兵,即便入仕也不得身居要职。两宋时代,除了赵汝愚这个宗室远支之外,并没有其他宗室子弟能够拜相。
从周朝遍封宗室开始,历朝都比较重视宗室,毕竟都是亲戚自然不能亏待。然而也是从周朝开始,随着时间推移,同族情分越来越疏远,彼此攻伐甚至灭之的例子比比皆是。
汉朝发生“七国之乱”,晋朝有“八王之乱”,唐朝也有“玄武门之变”,宗室子弟手中拥有兵权实在是个非常大的隐患。无论是手足相残的悲剧还是对于帝禁京畿的威胁,都是皇帝不愿意看到的,所以禁止宗室领兵也是防患于未然。
宋太祖“陈桥兵变”夺了后周的江山,而后也有太宗“烛影斧声”的传闻,两宋时代都奉行重文抑武、弱枝强干的主策以强化集权。外人好防范,自家人也要小心,更何况宗室大多都只是有血缘关系而已。所以两宋时代,连枢密正使都不让武官担任,更何况是禁止宗亲领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