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福晋的地位虽低于嫡福晋,但也是拥有正式朝廷诰封的命妇,入宗籍之册。而侍妾也就是“格格”,并没有这样的待遇。所谓“庶福晋”只不过是旁人对侍妾的客套称呼而已,其实并没有这样的命妇品阶。
满洲语中的福晋意思是“夫人”,类似于于汉人所说的“妃”。满洲入关之前,各种妃妾制度并不完善,比如努尔哈赤的16个妻妾都叫做福晋;皇太极时才完善了后宫制度。
“福晋”之前所加的“嫡”、“侧”,突出的就是嫡庶地位。嫡福晋就是正妻,而侧福晋就是侧室。其实在满洲入关前,侧福晋更类似于汉人所说的“平妻”而不是妾室,大多数情况下嫡福晋只不过是先过门或者家世更高而已。侧福晋所生的孩子当时也属于嫡系,地位并不比嫡福晋之子低。入关后,嫡庶尊卑开始建立起来,嫡福晋与侧福晋的区别才真正显示出来。
侧福晋、格格均属于侧室,不过不同的是,侧福晋虽是妾,却与嫡福晋一样有正式冠服,由礼部册封。侧福晋的名字也入宗室之籍,相对于嫡福晋而言只是地位较低,却也是正儿八经的正式命妇。
而低阶侍妾也就是所谓的“格格”,就没有侧福晋的这些待遇,朝廷都不会正眼看她们一眼。除非生育子嗣后,皇帝同意才能晋封成侧福晋。清朝的“格格”多指的是侍妾或者贵族家的女儿,“庶福晋”虽带着福晋两个字,却只不过是旁人对她们的客套称呼而已。格格也就是庶福晋,其地位就是婢妾,地位也就比王府中的侍女高一点。
康雍乾时期,亲王可有侧福晋两人、郡王只能封一位侧福晋,《甄嬛传》中果郡王同时有两位侧福晋其实是不可能的。乾隆朝,亲王可以册立四位侧福晋,亲王的世子以及郡王可以册立三人。
相对于侧福晋有明确的人数限制,侍妾就没有了。格格,或者说是庶福晋想要多少都可以。以乾隆皇帝潜邸时为例,除了嫡福晋富察氏,侧福晋那拉氏与由格格晋封的侧福晋高氏,当时弘历府里的珂里叶特氏、苏氏、金佳氏、富察氏、陈氏、黄氏、柏氏等均为格格身份。
所谓子以母贵,生母身份不同自然其子嗣待遇也不同。清朝嫡福晋所生的儿子,除世子外均封不入八分辅国公,女儿封郡主;侧福晋与庶福晋虽然都是妾,却也不同。侧福晋儿子为镇国将军,女儿为郡君;侍妾所生儿子封辅国将军,女儿没有明确的相应爵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