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臣地处俄罗斯北高加索地区,是俄内部的一个自治实体。车臣面积不大人口不多,但地处交通要冲,还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多年来这里一直都是俄罗斯的一块心病。上世纪90年代以来,俄与车臣两次战争延绵许久,耗费颇多,但问题终究未能稳妥解决。
多年来车臣问题闹腾不断,也有其深刻的历史缘由。一来,车臣是文化、历史与宗教上完全与俄迥异的族群;二来,沙俄与苏联时期积怨已深;最后,车臣地处战略要冲资源丰富,引得各方垂涎插足,问题越发复杂。
在车臣所有人口中,土著车臣人占据90%。早在公元7世纪就有了对于车臣人的记载。车臣人的先祖是居住在北高加索山区的山民,由于生存环境的影响,当地人民风剽悍,不事生产却爱劫掠。阿兰人、突厥人等族群先后与其融合,最终演变成了如今的车臣人。
与信奉东正教的俄人不同,自8世纪阿拉伯帝国远征开始车臣人就皈依了伊斯兰。车臣人也拥有自己的语言,俄语属于印欧语系,而车臣语虽也使用西里尔字母书写,却属于高加索语系。虽然车臣入俄已经数百年,但终究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族群,宗教文化迥异天差地别。
从叶卡捷琳娜登基开始,沙俄就将目光瞄准了高加索与黑海沿岸地区。当时的高加索南北均属于奥斯曼帝国,为了争夺这一地区,沙俄与奥斯曼土耳其之间屡屡发生战争。从1768年第一次攻伐开始,直到1859年车臣才真正被并入沙俄。然而虽被征服,可车臣人对俄人的反抗却一直没有停止过。近代四处扩张的沙俄对于所征服地区的土著向来手狠,对车臣也是如此。然而车臣人剽悍而能征善战,战斗力极强,且不甘失去高加索的奥斯曼帝国在背后不断支持车臣,车臣这把火非但没有减弱熄灭,反而越烧越旺了。
二战期间,车臣希望与德国合作谋求自立门户,却被苏联抓住把柄强行将车臣几乎全族都迁往了寒冷的西伯利亚雪原与荒蛮的中亚草原地区。车臣人被迫远离故土,迁移过程中伤亡甚多,与俄人之间的仇怨也就越来越深。直到20世纪60年代,被压制流离失所多年的车臣人才被允许返回自己的家乡。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车臣始终不肯向俄低头也由此而来。
虽然车臣在俄罗斯超过1700万平方公里的版图上并不起眼,可当地拥有高度丰富的石油与天然气资源。更重要的是,这里地处黑海—高加索—里海—中亚的交通要地,里海与中亚丰富的油气资源要运往欧洲,这里也是必经之地。也因此,无论是车臣当地势力还是其他外部力量,都对车臣这块肥肉觊觎已久,并且展开了各种博弈。
而除俄之外,车臣问题的背后也有欧美其他各国的阴影。西部欧洲各国向来忌俄,而美国出于维护自身利益的角度,也不断插足车臣问题。一直以来,欧美都不断挑唆、资助,希望将水搅浑再浑水摸鱼。
可以说,车臣问题有其深刻的内因,也有诸多外部影响因素。本非一家人,偏进一家门,更何况车俄都不是温和之辈,加上有外人不断从中挑拨,自然矛盾冲突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