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低种姓能够冒充高种姓,那么种姓制度就不可能在印度乃至整个南亚次大陆存在上千年,至今都无法消除,甚至哪怕将其有点点的削弱。
数千年前,中亚与高加索一带雅利安人的分支越过兴都库什山脉,进入南亚次大陆,印度河流域文明覆灭之后,原本的土著群体达罗毗荼人被迫向东、向南迁移,而外来的雅利安人逐渐成为了南亚的主宰。
不过雅利安人在数量上当时并不能与土著相比,再加上大量的奴隶与战俘,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瓦尔那制度”应运而生,也就是后世所说的种姓制度。在种姓制度之下,将所有人分成婆罗门、刹帝利、吠舍与首陀罗四等级,在四个种姓之外还有个“达利特”,也就是不可接触者,即贱民。
由于在人种之上,高种姓的婆罗门大多都是雅利安人,还有少数有突厥等血统的刹帝利,他们都属于白种,即便南亚的气候影响之下印度白人的肤色比较深,但也没那么黑;而低种姓大多是达罗毗荼人等属于棕黑人种,肤色类似非洲或者澳洲土著。所以即便单纯从外表来看,低种姓也是很难模仿高种姓群体的。
为了种姓制度的稳固,印度千百年来也是想尽办法,堵住了低种姓能够向上的几乎所有通道。不同种姓职业世袭传承,不能通婚,分开居住,在古代严重的时候,高种姓甚至不会触碰低种姓,包括他们的影子。
在种姓制度下,虽然允许低种姓女子嫁给高种姓男子,他们的后代可以随父亲的种姓,但高种姓通常也不会娶低种姓女子,而且即便娶了,女方日后的处境大多也非常悲凉。所以在印度,低种姓群体至今都很难有向上改变命运的机会。
也因为不同种姓之间生活的环境完全迥异,低种姓的各方面条件都不足以支撑他们可以冒充高种姓,比如寒门想要冒充名门,最简单的办法是有钱,可印度低种姓压根儿就没这个机会。低种姓生活、工作等各个方面都被高种姓所压制,所以根本没有冒充能力。
凡事都有例外,千百年来也不是说绝对没有低种姓冒充高种姓的情况发生,但成功者几乎没有。虽然印度建立之初就废除了种姓制度,但却无法在事实中将其消除。在印度高种姓群体甚至会对低种姓者处私刑,倘若真有低种姓冒险,一旦被发现,后果是非常严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