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后宫为何不让生母抚养子女?

清朝时期的皇宫之中有个特别的地方,叫做“阿哥所”,也就是宫中的南三所,其功能比较类似现代的托儿所,与寄宿制学校的结合体,在清朝,皇子与公主大多数都要集中于阿哥所进行教养,并不准许其生母亲自教导抚育,而这种现象,在历史上也是清朝所独有的。

而清朝之所以如此做法,既有当时集中皇权的考虑, 也是有鉴于之前历朝历代的教训,最终综合做出的决定。

第一,防止生母与子嗣之间感情太深

在古代,外戚干政一直都是个比较严重的问题,若是干政的外戚有能力,能够推动王朝的兴盛繁荣,也无可厚非,但更多的情况是,干政的外戚凭借一己好恶来处理事情,最终引发了诸多祸患,比如东汉时期非常突出的外戚干政现象。

而更让历代皇室警惕的是,外戚一旦做大,很可能威胁到皇族的地位,比如汉初的吕氏、西汉末期的王氏、北周的杨氏、唐朝的武氏等等。

为了防止外戚干政,历代也是想出了各种方法,像汉武帝时期,与北魏时期,甚至用上了“立子去母”这种极其残忍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实在是太过残忍,非议很多,最终用的也不是很多,而清朝,则另辟蹊径,不准生母亲自养孩子

清朝时期,规定嫔位以下的庶妃不准养育子嗣,一旦生育子嗣,就要交给高品阶的妃嫔养育,当然,也只是名义上交给高阶妃嫔作为子女,实际上,所有的子嗣都要送去南三所集中教养抚育,用不着后妃们自己照顾。

在南三所之中,公主们还好,而皇子们甚少能够与自己的母亲有所交集,平日里忙于功课和练武,直到成年成婚之后,就会封爵开府,如此情况之下,皇子们与自己的母亲之间也很难有什么感情,如此一来,也就大大减少了将来继位的皇子受到其母亲的牵绊影响的可能

皇子们都在阿哥所成长,与生母之间的感情自然淡薄,清朝的乾隆帝对自己的生母孝圣宪皇后,道光帝对自己的养母孝静成皇后,都相当孝顺,但孝顺归孝顺,这两位皇太后对于朝政,无法沾染分毫,乾隆帝从不让生母过问朝政之事。

第二,不用照顾孩子,后妃能专心侍奉皇帝

就算是现代,带孩子也是一种非常辛苦的事情,尤其是孩子还小的时候,折腾起来非常折磨人,而孩子的生母听到孩子的啼哭之声,就算有人帮忙,通常心中也会非常不安,所以很多的女性生了孩子之后,就会相当憔悴,容颜也受到很大的影响。

今天的女性,有各种科技手段来进行弥补,可是在古代,没有这么多方法,尤其是皇帝后宫之中的女子,容颜对她们来说,重要性丝毫不逊色于生命,一旦容颜有损,可能就断绝了恩宠,在后宫之中的生活就相当艰难了。

皇子公主们,出生之后就要送去阿哥所集中起来,由保姆嬷嬷们照顾抚养,清代的阿哥所即宫中的南三所,有大小殿阁屋舍两百多间,皇子们的学习与日常生活全都集中在这里,每年只有五天的假期。

而皇子公主的生母们并不需要担心,就算担心也是无济于事,能够前往阿哥所经常看望自己子嗣的,通常也只有皇后与贵妃、妃之类的高阶妃嫔

古代皇家后宫,以绵延子嗣为上,如果后宫妃嫔还需要亲自照顾孩子,损伤容颜不算,也没什么功夫去服侍皇帝了。

而将孩子送去阿哥所照顾,也是为了让后妃们能够有充足的时间精力侍奉皇帝,生育更多的皇嗣,这在古代的宫廷之中,对于后妃们来说,才是头等重要的事情

以乾隆帝的令皇贵妃,也就是后来的孝仪纯皇后魏氏为例,其一共生育六个儿女,其中四个皇子两个公主,若是全都需要其亲自来照顾,在自己的宫中抚养,那又有何闲工夫去伺候皇帝,再者,若真的如此,魏氏也没什么机会能生下这么多的孩子。

所以,从不准生母照顾亲生儿女这件事上,也看得出古代女子的处境,即便是宫廷之内,她们的高贵也只不过是相对于宫人而已,实际上,后宫女眷对于皇帝而言,只是用于绵延子嗣

第三,培养皇子性情,防止其母溺爱

慈母多娇儿,父母的过度溺爱总是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好的影响,皇帝平日里处理朝政,也没什么工夫去搭理儿女,主要影响还是在皇嗣们的母亲。

满洲原本就是关外的渔猎半牧族群,崇尚勇猛武力,所以自然也是不希望子嗣们被生母过度溺爱,如此,也就有了不准生母抚养亲生子女的制度。将皇嗣们集中起来照顾,生母们就算是想要照顾想要溺爱,也有心无力,没办法插手。

而那些低阶庶妃,不能亲自抚养自己的子女,而要交给高阶妃嫔,可对于那些高阶妃嫔来说,毕竟不是自己亲生的孩子,也不是一直养在身边的,也着实没什么感情,自然也不会有什么溺爱之说。

再者,南三所虽然有照顾皇子起居的保姆嬷嬷,但终究也无法面面俱到,随着皇子们的年岁渐长,有些事情还是只能靠自己,这对于磨炼皇子们的自立能力也是有好处的

清朝不准生母亲自养育皇嗣,最终的目的终究还是为了培养继承人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
  • 发表于 2022-03-02 20:58
  • 阅读 ( )
  • 分类: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