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奇案“杨乃武与小白菜案”,为何会导致上百名官员被革职?

晚清四大奇案之一的杨乃武与小白菜案,最终有三百多人受到牵连,而当年让慈禧太后亲自过问杨乃武与小白菜案,其实是想借此案重新树立朝廷的威信,同时削掉浙江湘系的势力,且杨乃武与小白菜案确有其冤,自然牵扯甚广。

一切从杨乃武与小白菜案的起因说起

杨乃武乃浙江余杭人,家中养蚕缫丝家境殷实,长大之后迎娶了本地人詹彩凤为妻,而杨乃武本人20来岁就考中了秀才,30多岁中了举人。

原本,杨乃武的日子可以就这么一直一帆风顺下去,但他为人耿直给其种下了祸根。

余杭知县刘锡彤本就是捐官上任,而其素日里鱼肉百姓,引起了杨乃武的不满,杨乃武多番与其作对,因杨乃武毕竟是个举人,且刘锡彤也没有把柄能够将其怎么样,所以恨得牙痒痒却没什么办法。

至于所谓的“小白菜”,本名毕秀姑,也是余杭人,因为平时喜欢穿绿裙白衣加上长相清秀干净,所以被称作“小白菜”。毕秀姑自幼丧父,母亲改嫁,其本身长大之后嫁给了以卖豆腐为生的葛品连。因为葛家的屋子不够,便租借了杨乃武家的屋子,毕秀姑长相清秀又乖巧能干,所以杨家人也都很喜欢她。

葛品连相貌平庸,且其日常都在外卖豆腐不在家中,而守在家里的毕秀姑得了杨家人的喜欢,经常被杨乃武的妻子詹彩凤叫去一起吃饭,而杨乃武也时常教导毕秀姑读书认字。

本来这都没什么,可男女大防的时代,如此瓜田李下,自然引得流言纷纷,坊间冒出了“杨吃白菜”的说法,这些话逐渐传入了葛品连的耳朵里,作为男人当然受不住,干脆就带着毕秀姑搬了家,而杨乃武与毕秀姑也就没有再来往

但事情没有结束,葛品连搬家之后没多久就患上了“流火之症”,他不顾毕秀姑的阻拦坚持上工,结果回来就病倒了,他让毕秀姑去买药回来治病,可喝药之后病情依旧没有起色,竟然直接一命呜呼。同时,葛品连的尸身第二天,口鼻之中流血,葛家人想起之前“杨吃白菜”的流言再联系当下,觉得葛品连死的蹊跷,报官要求验尸。

葛家人的做法原本无可厚非,是人之常情,然而知县刘锡彤却觉得天赐良机,在没有进行充分验证论证的情况下,直接断定是毕秀姑与杨乃武合谋,用毒药害了葛品连

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杨乃武和小白菜

刘锡彤当即让人抓了毕秀姑,直接用刑迫使其招认,说杨乃武曾经到她家给了她一包能给葛品连治病的药,获得口供后,刘锡彤当即传讯杨乃武。

杨乃武终究是个举人,不能动刑,所以刘锡彤上报杭州府革除了杨乃武的举人身份,连夜对其动刑,最终杨乃武受不住拷打无奈招认,而刘锡彤事先买通了药材店的老板让其做了伪证,于是刘锡彤按照《大清律例》,判杨乃武斩立决,毕秀姑凌迟。

得知判决的杨家人自然不肯罢休,杨乃武的妻子詹彩凤与杨乃武的姐姐杨菊贞开始四处奔波想要给杨乃武洗刷冤屈,甚至带着状纸前往京城,请求都察院介入查办。然而这些都因为刘锡彤一早上下疏通,使得詹彩凤非但没有成功,反而还因此入狱。

就在杨家人绝望之际,遇到了贵人,那就是胡雪岩,在胡雪岩的手下有个幕僚与杨乃武乃至挚友,他求胡雪岩帮忙,而得知来龙去脉的胡雪岩决议帮助杨家人,除了出资让杨菊贞继续上诉之外,他找到了同样是浙江人的刑部侍郎夏同善,请求其从中斡旋。

有了夏同善的帮忙,杨菊贞的状纸直接递到了军机大臣翁同龢的手中,而翁同龢将此事上报皇帝,最终责令浙江巡抚杨昌浚重审,但杨昌浚为了自己的面子与手下一干人等的顶戴花翎,依旧只是走了个过场,判定毕秀姑与杨乃武有罪。

再审的结果传入京中,刑部给事中王书瑞上疏弹劾杨昌浚等人渎职,慈禧太后命浙江学政胡瑞澜复审此案,结果胡瑞澜也跟杨昌浚想的一样,依旧上奏此案没有冤情。

虽然杨昌浚与胡瑞澜言之凿凿,但当时的民间早就议论纷纷,上海的《申报》等报刊对此事的报导铺天盖地,舆情几乎都是同情杨乃武,认定其有冤,也因此,胡瑞澜的做法引起朝野上下一片哗然,此外,再加上浙江籍官与浙江士子的不满,此案又生转机。

慈禧太后的心腹,也就是光绪帝的生父醇亲王奕譞,原本就非常厌恶杨昌浚等人的跋扈,藐视朝廷的决定的行为,并且觉得此事不妥善处置,会引得其他各地督抚纷纷效仿惹得大乱,便请了当时垂帘听政的慈禧太后,决定此事直接交给刑部查办,浙江地方不得过问

最终,刑部验尸之后,返现葛品连就是正常的疾病猝亡,根本与下毒无关,杨乃武与毕秀姑沉冤得雪,此案基本理清。

相关人员的处置,牵扯甚广

昭雪之后,杨乃武与毕秀姑无罪开释,而杨乃武回到家乡之后,不改初衷,依旧喜欢为乡亲父老打抱不平,帮助邻里,但经过此事之后更加谨慎。至于毕秀姑,则出家为尼,常伴青灯。

不过当时,对于此案相关人员的处置,朝廷之中分成了两派,一派是以翁同龢为首,要求严惩重罚,另一派以丁宝桢为首,认为应大事化小,不宜太过。

翁同龢的想法很容易理解,毕竟这就是个冤案,而丁宝桢等人的做法依据是,若是此案大办,那么势必掀起浙江之地的风云骤变,估计都没什么人敢入仕了。

最终,翁同龢向举棋不定的慈禧太后上了封折子,内容大致的意思是:为何杨昌浚与胡瑞澜等人如此胆大妄为,竟敢藐视朝廷的决议,难不成是因为两宫太后垂帘,皇上冲龄践祚,尚未亲政,所以他们才这般藐法欺君肆无忌惮吗?

这些话一下子就说到了慈禧太后的心坎上。如果杨昌浚等人的先例一开,以后地方上的臣工恐怕会更加肆无忌惮,这极大影响了朝廷的权威,地方的势力做大引起弱干强枝可不是什么好事情,慈禧太后决定,以杨昌浚等人开刀,杀一杀这股邪气歪风,重新给朝廷立威。

此外,慈禧太后决定严办,还有个原因就是想要趁机铲除浙江之地的湘系之势力。

咸丰时,曾国藩攻克武昌,就有人提醒咸丰:曾国藩以侍郎在籍,犹匹夫耳,匹夫居闾里,一呼蹶起,从之者万人,恐非国家福也。

那时的咸丰帝对于曾国藩与湘军一系就很忌惮,但苦于太平天国的威胁,只能眼睁睁看着湘军不断壮大,而同治朝,太平天国消散之后,慈禧太后也找不到理由处置湘军。

只是,瞌睡来了有人递枕头,出了杨乃武与小白菜案。

浙江是湘军势力最强盛的地方,当地大多人员都出身湘系,以杨乃武与小白菜案为切口,对浙江的湘系群体动一动手术,不但可以得到民心,还不容易察觉。

最终,除了刘锡彤被革职流配黑龙江,陈鲁、杨昌浚等人获罪之外,此案被处置的浙江人员多达三百多人,慈禧太后不显山不露水,轻而易举解除了湘军在浙江的势力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
  • 发表于 2022-03-02 20:58
  • 阅读 ( )
  • 分类: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