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为什么穿开裆裤?到底是生理需要,还是缝纫技术不过关?

现代人为什么穿破洞牛仔,古人就为什么穿开档,合裆裤出现之后依旧没能阻止中原人传开裆裤,古人似乎对开裆裤有种执念,清朝晚期依旧广泛使用。

裤子最早是穿在里面,秘不示人的亵衣

裤,也称作袴、绔,其实早期的中原先民们根本就不穿裤子,而是用兽皮之类裹着下半身,但是这种穿着夏天还好,到了寒冷时节就难以忍受,因此,人们用两条管状的皮毛或者布帛制品裹住双腿,从脚踝到向上,用于保暖,这就是最早的裤子。

由于裤子一开始发明出来的时候,向上只到膝盖,再往上的部位就没有了遮蔽,因此当时都是上衣下裳与袴三者共用。

《易经》: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

虽然衣裳在现代通常合称,但在古代,衣和裳的分开的,指的是上衣下裳,也就是上半身的衣物与下半身的裙子,古代无论男女,穿着都是如此。

从上古时代开始,上衣下裳的制度就逐渐成熟,到了周朝成为主流,而裤子,只是当时作为内衬用于冬天保暖,并非是主要的衣物构成部分,而且穿在里面,外面被裳遮住,所以一直都没有什么太大的改变。

只有高贵的人,才坚持穿开档

中原的先民们,一直坚持上衣下裳的服制,然而这种服制也有问题,那就是不太方便,尤其是天气太冷或者太热的情况下做事的时候,穿着太闷,不穿不行,虽然冬天会使用袴,但是终究只能遮挡腿部的一部分,还是受不了。

更麻烦的还是作战的士兵,尤其是骑兵,穿着开档骑马什么感觉可想而知。

而中原一直穿着开裆裤的同一时期,漠北与西域的游牧族群,已经制成了与现代几乎无二的合裆裤,战国时代,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在军中广泛推行裤子,后列国纷纷效仿。

但穿合裆裤,在当时仍旧只是士兵、猎户、农民等群体的专属,自恃高贵的贵族与士大夫群体们仍旧顶着得老寒腿的风险,穿着开裆裤。

当然,贵族们不需要从事体力劳动,不需要奔跑跳跃,对于他们来说,传开裆裤除了冬天有点冷,而且容易走光之外,也没什么其他问题。

可即便容易走光,也无法改变贵族们穿开裆裤的传统,反而,贵族们制定了一整套的行坐之礼来进行约束,以防止走光。

最典型的就是古人的跪坐,就是为了防止春光泄出,这种被称作“跽”的跪坐坐姿,虽然看上去会显得比较稳重端庄,但非常难受,尤其是长时间保持。

并且,古人除了淌水的时候,平时禁止无缘无故把裙子掀起来,这被视作不合礼的行为。

现代人伸开双腿坐在地上的坐姿,在古代被称作“箕坐”,也是不被允许的,原因自然是因为里面穿的是开裆裤,荆轲刺秦失败,荆轲就如此坐在地上,以表示对嬴政的蔑视。

古人对开裆裤,有种近乎成谜的执念

从各项史料记载与现实出土文物来看,古人穿着开裆裤其实是与合裆裤基本齐头并进,大致上一起发展的,所以从这方面来看,开裆裤并非是因为缝纫技术不够造成,至于汉灵帝命宫女穿着开裆裤的说法,只不过是个例,何况古代传开裆裤,无论男女老幼皆是如此。

魏晋时代,开裆裤仍旧风行,直到隋唐时期,受到游牧族群文化的影响,合裆的裤子在中原开始广泛盛行了起来,这一时期,除了正式场合之外,上衣下裳的服制在男子群体之中逐渐减少了很多,人们日常也开始穿裤子。

然而到了宋朝,穿开裆裤的风气重新复苏,不过这一时期的开裆裤穿法看上去非常迷,因为宋朝的开裆裤是穿在合裆裤外面的,而这样的穿法,从宋朝一直延续到了明清两朝,直到清朝晚期仍旧还保留着这样的穿法。

明清时期,里面穿合裆裤,外面穿开裆裤,成为了当时显贵富人的一种标配,寻常人反而不会如此穿着。

而事实上,这种看上去非常怪的穿着,而且还是富贵群体的配置,也有其背后的道理。

最初,袴被发明出来就是为了保暖,宋元之前并没有棉花,所以用来制作足够保暖的袴需要非常厚实的皮料之类,所以其实穿起来也并不方便,后来随着时间发展,人们夏天也开始穿袴,但是又觉得太热,可不穿又会走光,所以富贵者会使用丝绸之类制作袴。

而到了天气冷的时候,穿着厚实的合裆裤用于保暖,为显富贵,再在外面套上一件轻薄华丽的开裆裤,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习惯,结果在后来,虽然棉花等新材料传入,纺织与缝纫技术进步,但民间却普遍如此穿着而不明就里。

合裆裤外穿开档,并没什么方便的地方,然而古人的有些习惯,确实并没有什么实际用途,比如裹脚这样的风俗,很难用科学的眼光来看待。

可以说,古人传开裆裤,仅有最初是因为技术问题,然而合裆裤出现后数千年,古代的先民们仍旧保持着对开裆裤的迷恋,可能确实是因为文化传统习惯。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
  • 发表于 2022-03-02 20:58
  • 阅读 ( )
  • 分类: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