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后只是想告诉自己儿子,成王败寇,换了得势的是戚夫人母子,他们母子俩的命运也不会好到哪里去,希望儿子刚强起来,没想到刘盈被吓得一病不起。
公元前195年,太祖刘邦驾崩,时年仅有16岁的太子刘盈登基继位,即汉惠帝,在中国历史上,汉惠帝刘盈这个人,单纯从为人方面来说确实还不错,但作为皇帝,他实在过于软弱无能荏弱过度,也是诸多悲剧的制造者。
刘盈登基之后没多久,赵王如意被吕后鸩杀,随后,如意的生母戚夫人被吕后做成了人彘。
《史记》:孝惠元年十二月,帝晨出射,赵王少,不能蚤起,太后闻其独居,使人持鸩饮之,黎,孝惠还,赵王已死。太后遂断戚夫人手足,去眼、熏耳、饮瘖药,使居厕中,命曰人彘,居数日,乃召孝惠帝观人彘。孝惠见,问,乃知其戚夫人,乃大哭,因病,岁余不能起。
刘邦驾崩刘盈继位之后,吕后狠辣凌厉地除掉了当年曾被刘邦想着立储的赵王如意,并且将戚夫人做成了人彘,其手段之狠千古罕见,不过,戚夫人最终如此结局,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来自于其自身。
按照司马迁的叙述,刘邦的性格是: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而太子刘盈与刘邦最像的地方,是“仁”,最不像也最让刘邦厌恶的地方,就是“弱”。
孝惠为人仁弱,高祖以为不类我,常欲废太子,立戚姬子如意,如意类我。
刘邦虽然是个草莽出身,但从小就心高气傲,整天都不想着做农活,而是到处结交朋友,虽然只不过是个亭长,但在十里八乡的却非常吃得开,第一次见到吕后的父亲吕太公,一顿牛皮就把老人家唬住,还将女儿嫁给了他。相较之下,出身帝王家的刘盈,却从小仁弱,一幅人尽可欺的无能样子,也难怪刘邦生气。
晚年的刘邦年老体弱,感觉不久于人世,然而刘盈实在太软弱,刘邦觉得这样的太子很难成为一个合格的皇帝,因此几次三番想要将其废黜,而改立宠妃戚夫人所生的赵王如意。
汉十二年,上从击破布军归,疾益甚,愈欲易太子,留侯谏,不听,因疾不视事,叔孙太傅称说引古今,以死争太子,上佯许之,犹欲易之。
刘邦一直都有废太子的念头,而后宫之中,吕后急得跟热锅上的蚂蚁一般的同时,戚夫人也不断在向刘邦吹枕边风。
戚姬幸,常从上之关东,日夜啼泣,欲立其子代太子,如意立为赵王后,几代太子者数矣,赖大臣争之,及留侯策,太子得毋废。
戚夫人整天在刘邦身边哭泣,要刘邦废太子刘盈改立如意,不断很雷人的是,除此之外,戚夫人既没有暗中向吕后和刘盈下手,也没有联络朝中的臣子,单纯地在刘邦那里哭。当然,这种白莲花的操作,最终要是能够成功的话,那也算是一个千古奇谈了。
在吕后与前朝臣子的集体反对与暗中经营之下,刘盈的太子之位最终还是得以保全,在刘邦驾崩之后,成功登基继位,不过,刘盈的皇位虽然保住了,但并不能说明他成功了。
当时的汉朝仍旧内忧外患不休,以刘盈的性格,根本不足以稳住汉朝的江山,在这种情况之下,他的母亲出手了,吕后虽是一介女流,但其手段心气,着实不输须眉男子。
戚夫人当年盛宠无匹,纵然让吕后被冷落,都是刘邦的过错,但吕后也不能将刘邦怎么样,她所有的恨意,全都加在了戚夫人的身上,而且戚夫人曾想争夺储君之位,这更加是吕后所不能容忍的,吕后对付戚夫人母子,实属寻常,当然,其方式确实太狠了一些。
刘盈荏弱,无法支撑起朝堂,而这个时候,吕后自然会显得强势很多,看着总是跟自己作对但是又着实无能的儿子,吕后心里很难说完全不在意,她可能与当初刘邦一样,有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但她又与刘邦不同,吕后的膝下,只有刘盈这一个儿子,刘盈再怎么不争气,吕后也不能将其废黜另外换一个。
所以,吕后只能想着如何去改变这个软弱的儿子,百思不得其解之下,她想到了一剂猛药,那就是让刘盈去观看她的胜利成果,即被做成了人彘的戚夫人。
见到了被做成了人彘的戚夫人,刘盈被吓得一病不起,然而这绝非吕后这个亲娘的初衷,她的本意,或许只是想告诉刘盈,要想治汉朝当时的天下,靠仁爱软弱是绝对不行的,当初胜出的是他们母子,倘若如意登基戚夫人成了太后,那他们母子俩的命运就可能对调。
只不过没想到吕后弄巧成拙,直接吓病了刘盈,这位仁弱的皇帝也没活多久就英年早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