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皖北地区有很多男孩子小的时候都留个小辫子,俗称鸭尾,这是什么风俗呢?

男孩子小时候在脑后留一撮头发编成辫子,这是一种很古老的风俗,很多地方都有,黄淮海平原地区比较常见,主要是为了给孩子祈福用的。

先秦时代,就已经出现孩子留发编成辫子的风俗。

《礼记·内则》:三月之末,择日剪发为鬌,男角女羁,否则男左女右。

周朝时期的贵族,在孩子出生三个月后,就要选个好日子给孩子剃头,在剃头的时候要留一块头发,男孩子留发的地方在头囱两旁,称作“角”,女孩子则在其中留一块,称作“羁”。

古人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损伤,捍卫头顶的青丝不仅是审美需求,也有道德意义。

尽管清朝时期,强制让男子留辫子变成了一种文体,但实际上,我国在清朝以前很多地方一直都有给男孩子留辫子的习俗,当然,只是孩子尚未长成的时候。

男孩子小时候的辫子称作百岁辫,用来祈求福气。

男孩子出生后,需要留一部分的胎发,编成辫子,称作“百岁辫”或者“八十辫”,寓意长寿。

清朝以后,如今仍旧有很多地方,留着男孩子编辫子风俗,不过也并非什么人都如此。

  • 一,是夫妇婚后多年没有子嗣,中年所得的孩子会留辫子;
  • 二,是夫妇俩连续得了几个女儿,喜得贵子会留辫子;
  • 三,父辈祖辈几代都是一脉单传的男孩子会留辫子;
  • 四,接连小产难以保全,好不容易得了个男丁会留辫子。
  • 五,娘舅家门不旺,舅舅备拜帖到姐姐家,让外甥留辫子,为自己引子旺家。

虽然留小辫子主要是为了祈福之类,但也有诸多的各类风俗讲究。

通常来说,如果是上述五种情况中的前四种,那么男孩子到12岁的时候,可以去掉幼年开始留的小辫子。

如果是外甥为舅舅家引子蓄辫,那么通常是在娘舅之子满月的时候落发,不过需要等到孩子六岁时候举行落发仪式。

如果男孩子还没到年岁,小辫子意外断掉了,那么需要用细小的竹节做簪挽发六天,若是前四种情况的话,男孩父母要祭祖,举行补举仪式。

如果是第五种情况,那么需要男孩的舅舅家焚香祭祖,祷告天地并备大礼送给外甥,同时举行补举仪式,讲究可以说还是非常多的。

留不留辫子还是各地的风俗传统,不必干涉。

有人觉得给小男孩留辫子是一种不好的行为,也有人说留辫子是一种娇贵的象征,认为只有家庭条件好的才会给孩子留辫子,更有人说男孩子留辫子会孝顺父母。

其实,这些都是各人不同的看法观点,留辫子的确是一种传统的文化行为,并不能从单纯的迷信角度去看待,就像祭祀时烧纸、腊八节喝腊八粥等等是一样的。

是否给男孩子留辫子,纯粹看个人的情况,这也是个人家庭的自由,其背后是对孩子成长的一种祝福,对美好生活的一种期盼。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
  • 发表于 2022-03-02 20:58
  • 阅读 ( )
  • 分类: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