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没有洗衣粉,所以衣服是不是又脏又臭还特别油?

古代别说洗衣服,就是洗澡也比较困难,古人身上挂一堆香囊之类,不仅仅是为了装饰,同时也是为了遮盖异味。不过古人也不是不洗衣服,古人也有自己的智慧与方法。

最早用来洗衣服的,当属草木灰。

无论是欧洲还是中国的古人,很早就已经发现了草木灰的洗涤作用,几千年前的罗马帝国,就用草木灰加上尿来浸泡清洗衣服。

《礼记》记载:“冠带钩和灰清漱。”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用草木灰加水来清洗衣物,在民间,百姓将这称作“淋灰水”,草木灰放在筛子里兑水,漏出来的灰水就可以洗衣物。

此外,也有将草木灰与贝壳烧成的灰烬混合使用,也可以起到强化清洁的作用,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麻织品,就有如此清洁的痕迹。

除了草木灰之外,还有天然碱可以洗衣服。

从汉朝时期开始,无论黄河流域还是长江流域,南北方各地都有用碱土清洗衣服的传统。

春秋时节气候比较干燥,人们就会采集含有天然碱的碱土,汉朝将此称作“卤碱”,唐朝称作“石碱”,都可以起到清洗衣物的效果。

不过碱土采集不太方便,而且不好辨认,所以普及程度并没有草木灰那么广。

明朝时期,人造石碱开始普及,广泛用于清洗衣物。

早在两宋时期,工匠们就将蒿与蓼这两种植物进行浸泡,然后曝晒烧干,接着再用水淋加上浇面之类,制成人造的石碱。

随着加工制造技术的提升,石碱的产量迅速增长,原本用来互相馈赠的礼物,到了明朝时期已变成寻常百姓居家必备的日常用品。

不仅产量扩大,而且当时的石碱还衍生出了很多不同品种,添加各种香料。

这种石碱,不仅可以用来洗衣服,而且还可以用于发酵面食,在工业化时代的碱出现之前,这是世界上纯度最高的人造碱。

不仅草木灰与碱,古代也有肥皂类的清洁物品。

与现代的肥皂不同,古代的“肥皂”,是用皂角树的果实制成。

人们将皂角磨碎之后,制成拳头大小,然后干燥,用的时候沾水即可,与现代肥皂使用方法基本没差,去污效果也相当好。

早在汉朝时期,这种土肥皂就已经出现并且相当普及,到魏晋时期,还出现了豪华版。

当时的人们将猪胰脏磨成糊状,然后加上香料药材粉末,制成一种特别的洗涤剂,也就是所谓的“胰子”,不过倒是少用来洗衣服,而是用来洗澡。

随着技术的发展与时代的推移,胰子越发普及,也越发高级。

《儿女英雄传》中:长姐搓了阵香肥皂,香豆面子,又使了些个桂花胰子,玫瑰胰子。

这里所说的“胰子”就是古代的高等肥皂,而且从这里也看得出,当时的胰子还有各种香味与品种,与现代肥皂差不多。

胰子中含有大量消化酶,清洗衣物时具有很好的去污作用,古人衣物上的污渍本来就比较单一简单,所以胰子基本能完全满足清洗需要。

原本,魏晋时期宫廷贵族使用的胰子,到了宋元明清时期,已非常寻常,甚至出现了专门经营胰子的店铺与老字号。

古人洗衣物难的不是没肥皂洗衣粉,难的是水。

事实上,古代虽然没有肥皂与洗衣粉洗衣液之类,但是还有草木灰、天然碱、胰子、皂角粉之类同样拥有清洁作用的替代品可以用。

古人清洁衣物,困难的并不是清洁剂,而在于水源的困难,尤其是居住在城池之中的人,水源其实要更加缺乏,比较难得。

在没有自来水的时代,城中的居民用水需要从城外运送,只有少数人家拥有水井,能够用于饮用、沐浴与清洗的水源,并没有那么方便,郊外乡野之民,倒是有河流湖泊之水可用。

古人身上味道大的确是事实,无论富贵与贫困。

早在先秦时代,当时的人们就养成了在身上佩戴香囊的习惯,除了风雅之外,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实用目的,就是遮盖身上的气味。

由于水源难得,即便是寻常贵族,也无法做到随时沐浴,所以在古代“沐浴更衣”是相当郑重其事的事情,普通人难得能够沐浴洗澡,因此身上常有气味,倒是与洗衣服没什么关系。

整体来说,古代身上有异味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至于污渍油腻,只要清洗衣物的话,通常都是不会存在的,没有洗衣粉的古人,有自己的法子清洗衣物。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
  • 发表于 2022-03-02 20:58
  • 阅读 ( )
  • 分类: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