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应试时,欧阳修把他的文章当成了曾巩写的,判他为第二,那么曾巩到底是第几名?

没人知道曾巩当年科举是第几名,但他的最终成绩比苏轼要好。

欧阳修的孙女婿叫苏迨,而苏迨是苏轼的儿子。

王安石的侄女婿叫曾纡,曾纡的伯父就是曾巩。

苏轼与弟弟苏辙还有曾巩,都是嘉祐二年同榜进士,乃欧阳修的门生。



公元1101年,苏轼离开人世,其弟弟苏辙按照苏轼生前的吩咐,亲自完成了《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其中记载了当年苏轼参加科举的一则趣事。

内容是这样的:

嘉祐二年,欧阳文忠公考试礼部进士,疾时文之瘟疫,思有以救之。梅圣俞时与其事,得公《论刑赏》,以示文忠,文忠惊喜,以为异人,欲以冠多士,疑曾子固所为,子固,文忠门下士也,乃置公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

北宋嘉祐二年的龙虎榜,被誉为千年进士第一榜,当年的主考官是素有“天下文宗”之称的名家欧阳修,当年的榜单之上人才济济,诞生了一大批后来声名赫赫之人。

比如哪些人呢:

苏轼、苏辙兄弟,加上曾巩,三人都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程颢,北宋五子之一,也是理学的奠基人;

张载,北宋五子之一,关学学派奠基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就是此人所说。



嘉祐二年的进士共有388人,后来有九人做到了宰相的地步,在《宋史》之中有单独被立传者之中,有24人是这一届的考生。

所以这一年考生的竞争之激烈,也可想而知,毕竟参加考试的全都不是泛泛之辈,几乎都是精英中的牛人,人才里的精锐。

主考官欧阳修见到了一篇《刑赏忠厚论》非常惊喜,觉得其文采绝对堪称第一,但是欧阳修怀疑这篇文章是自己的门生曾巩写的,为了避嫌,忍痛给这篇文章判了第二名。

也因为这个故事,很多人觉得苏轼是当年考试的第二名,而第一名应该就是闹了乌龙的曾巩,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

当年的科举最终结果,曾巩不是状元,苏轼也不是榜眼。



按照科举的规制,状元、榜眼与探花之类都是在殿试才进行决定,而苏轼所写的文章是在礼部试写的。

按照记载,嘉祐二年前三甲乃章衡、窦卞、罗恺。

这三位的名气在历史上并不算大,不过在当时也都是出了名了清正名士,尤其是在嘉祐二年的科举之中夺取前三甲,文采之盛可见一斑。

事实上,礼部省试被判了第二名的苏轼,在后来的殿试中成了乙科,而其弟弟苏辙还有曾巩与亲弟弟曾牟、曾布,还有堂弟曾阜兄弟四人,都是进士及第。

不过,至于曾巩到底是第几名,相关典籍并没有记载。

而按照《宋会要》的记载,当年在礼部试之中,取代了苏轼夺得第一名的人,叫做“李实”,此人藉藉无名,在历史上也没有其他的详细信息。



按照常理来说,苏辙是苏轼的亲弟弟,兄弟从小一起长大形影不离,所以这件事从苏辙之处出现,应该是很有可信度的。

不过仔细想想,这件事存在着一些疑问之处。

按照这个故事的内容,欧阳修将苏轼作为第二名是因为曾巩的缘故,但这属于欧阳修的个人内心活动,苏辙是怎么知道的?

欧阳修一生所有的著作之中,都没有提起过这件事,而苏辙说出此事的时候,欧阳修已经离开人世二十多年。

按照真正的史料记载,当年的苏轼参加科举,在策论考试中写的《刑赏忠厚论》虽然是上乘佳作,却因为苏轼“不能屈折于作赋”而“已为他考官所落矣”。

就是说,大多数的考官都认为苏轼这篇文章的风格实在是有些诡异,突破了传统,所以纷纷准备让他落榜,倒是欧阳修出于惜才之心,才破格擢升他为第二名的。



至于曾巩,在嘉祐二年的科考之中,其成绩虽然并没有达到状元、榜眼与探花的程度,但他曾氏兄弟四人都是进士及第,不过并没有留下其具体成绩。

曾巩比自己的恩师欧阳修小十二岁,他第一次读到欧阳修的文章就非常佩服,而且敬佩欧阳修的为人,加上两人都是江西人,拜师顺理成章。

而欧阳修很喜欢曾巩这个学生,时常对人说:“我门下弟子成百上千,能够得到曾巩这个学生,却是我最高兴的。”

得益于欧阳修的指导,加上曾巩是个非常勤奋刻苦而且踏实的人,其进步很快,后世之人经常评论曾巩很“迂”,但这却也是欧阳修最欣赏他的一点。

嘉祐二年,其实是曾巩第三次参加科举,前两次曾巩都名落孙山了,这次考试不仅仅是他与两个弟弟,还有一个堂弟,甚至两个妹夫,六人都一起中举。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
  • 发表于 2022-03-02 20:58
  • 阅读 ( )
  • 分类: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