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中,腊月半,阎王不请自己见,老人过的心肝颤。
其实,这听上去就知道是个夸张的说法。
并不是说七月中与腊月半这两个日子要命,而是说这两个日子前后时间段比较重要。
古代的医疗条件不好,天气变化剧烈的时候,自然难熬,与现在不同。
尤其是年幼的孩子与年迈的老人,体质虚弱,更加容易遭逢不测。
七月中,也就是七月半,农历的七月十五,著名的鬼节,正式的名称叫做中元节。
在古代的神话传说中,七月半是鬼门洞开百鬼夜行的日子,因为这一天人间的阴气会变得突然特别重,原本的阴阳平衡就被被打破。
有句俗话叫做七月半,鬼乱窜。
意思就是在这一天一定要小心,因为很容易撞见不干净的东西,尤其是眼神清明的孩子与人生已走过大半的老人,很多人都害怕在这一天出门。
传说终归是传说,现实中也并没有那么邪乎,现在的人在七月半,仍旧乐呵呵夜晚出门玩儿的也并不是没有,根本无所忌讳。
只不过从科学角度来说的话,七月半的确是个比较重要的日子,阴阳交替。
农历七月半的时候,夏天最炎热的阶段已经结束了,天气开始转凉,所以这个时候的天气各方面变化得也算是相当剧烈的。
如果是逐渐变凉也就罢了,关键是天气可能忽冷忽热的。
三伏后半段,也就是在立秋以后的日子里,农历七月半前后或者再推迟一些,这段时间早晨与晚上比较凉爽,但是白昼非常炎热。
因为天气如此反常,所以也俗称做是秋老虎。
所谓晚秋热死牛,这段期间的气温,早晚突然冷,白天猛然变热,说夸张点,就连牛都受不了这样的天气,更何况是人,昼夜温差非常剧烈。
另外,古时候的人觉得秋天万物肃杀一片萧瑟,阳气开始衰弱而阴气上升,所以古代处斩人犯都是选在这个时候。
现在的人可能不觉得有什么,又是空调又是冷气,待在房间里,就算是生病了去看医生治一下就好了,可古代的条件却没这么好。
季节更替的时候,人最容易生病,无论古代还是现代,但现代条件好,也没什么,古代的条件很不怎么样,一旦这时候生病就很难好全。
如今的感冒、发烧之类,在以往都是可能要命的病,尤其是身体不太好的老人与孩子,在这种时候生病往往就是一病不起,最终就拜拜了。
俗话说,热在三伏,冷在三九,七月中的猛然忽冷忽热与腊月的极其寒冷有得拼。
农历十二月也是一年即将进入尾声的时候,这个时候是三九天,全年最冷的季节,现在的人有空调房、暖气之类,也没什么,但在古代,就难熬了。
要知道在过去,棉花直到宋元时期才在中原出现,直到明清时期才普及开来,换言之在此之前的古人,连棉袄棉被都没有。
天冷的时候,穿皮草那时不可能的,烧炭火也没钱,衣服大多都是麻布而已,填充物都是些根本不太保暖的东西,保温效果很有限。
在过去保暖条件不好的时代,冻死人也不是少见的事情,这样的天气如果不待在室内,在室外时间长了就会冻僵,这可不夸张。
艰难的还是老人,因为老人本身就血气损耗虚亏,抗寒能力很差,一旦到了这个时候就会更加难以忍受,上了年纪的人保暖稍稍做的不好,就要节哀了。
七月半也好,腊月半也罢,这两个时间段,要么就是忽冷忽热,酷热难耐,要么就是极其寒冷忍无可忍,不管古代还是现在都一样。
这两个时期,酷热与严寒倒还是次要的,怕就怕老年人难以忍受。
以前的生活条件与医疗水平都不太好,所以这个时候最容易生病,而且一旦生病就很容易会缠绵病榻难以痊愈,时间长了就很危险。
现在虽然条件好了,有空调之类,但是老人家的健康还是不能够忽视的。
空调房里虽然无惧暑热或者严寒,但是也不能总待在空调房里不出去,时间长了就算是年轻人身体也受不了,何况是老人。
人上了年纪之后抵抗力本身就会很差,根本难以招架剧烈的温度变化,一旦生病就是一件天大的麻烦事,现在仍旧如此。
老人家在冷热交替猛烈的时间生病,那就会更严重,随时都可能有性命之忧,这并不是什么开玩笑的话,是真实存在的。
所以,子女后人们一定要随时关注天气变化与老人的身体,自己也要当心,不能仗着年轻就觉得没什么。
今天,有什么经验需要分享呢?
立即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