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的推恩令碰上独生子女政策是不是就完蛋了?

真是好主意,可要求大家只生一个与推恩令是完全冲突的,不可能同时进行。

所谓推恩令,就是原本由嫡长单独继承诸侯国的规制,变成其他诸子都有了继承资格。

如此一来,诸侯国越分越小,越变越弱,再也无力牵制长安。

孩子越多,诸侯国分割得越破碎,那生一个孩子,诸侯国不就不用分割成很多个小诸侯吗?结果恐怕恰恰相反,诸侯国估计要消失得更快了。



多子多福并非空话,继承人一定要足够

古代可不比现在,在两千年前那个生活与医疗条件都非常不怎么样的时代,新生儿夭折的概率是极其高的,别说汉朝,就是明清时期也是如此。

皇室与贵族的男子,往往都广蓄内室,以求子嗣绵延,越多当然越好。

因为孩子的夭折率实在是太高了,想要家族有继承人,唯一的办法就是多多生孩子。

没有继承人,在古代是一件非常不得了的事情,宋仁宗膝下三个皇子全部夭折,最终只能过继旁支,类似的例子数不胜数。

诸侯王也是如此,子嗣繁盛,才意味着将来能够挑出好的继承人的概率更高。



如果汉武帝时期,对诸侯王施行“子女独生”,会发生什么呢?

首先,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只能够生一个,那么就有一半的几率生出来的是女孩子,而当时女子是没有继承诸侯王爵位的资格的。

一旦生出来的是女子,那么就意味着绝嗣,诸侯王的王位自动断绝。

再者,就算生出来的是男孩,也很难保证这个孩子能够顺利养大成人,年幼夭折还行,还能再生一个,但若是好不容易养大了,又英年早逝了呢?

诸侯王垂垂老矣,又失去了唯一的继承人,想要再生一个重新培养,实在太难。



此外,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生出来的继承人非常不合格。

虽说以前的规矩是嫡长子继承,不管其资质如何,主要还是看长幼与出身,所以其个人的才能资质并没有那么重要。

但在实际当中,还是有很大的可操作性的,比如汉武帝本身,他本来既非嫡也非长,可他的母亲成为了皇后,彻底改变了他的身份。

对诸侯王也是一样,可若是只能生一个孩子,那么就算这个孩子顺利长大成人,但也非常有可能并不成才,根本无法守住家族的爵位基业。



独生子女,在汉朝根本是行不通的

上世纪的时候,因为经济尚未发展起来而人口实在过多的情况下,我们施行了独生子女,然而在古代任何时候,这都是不可能施行的。

农耕文明时代,人口在一定程度上就意味着实力。

人口越多,劳动力就越多,兵源就越多,能够创造的财富自然也越多,所以每个王朝都在想办法增加人口的数量,生怕人口减少。

古代的盛世的一个评定标准,就是当时人口滋生的情况,人口越多就越好。

无论从国家层面,还是从家族层面,任何一方都希望人丁增长兴旺。



汉朝初期因为人丁锐减,为了繁衍人口,当时不断降低婚嫁年龄,甚至用罚款迫嫁,允许甚至鼓励改嫁与再嫁、再娶等。

汉武帝的外祖母、生母,都有改嫁的经历,他的姐姐平阳公主也改嫁了三次。

所以,当时绝对不可能施行独生子女之策。

那么,只要求诸侯王生一个孩子可能么?当然也绝无可能。

刘邦当年施行郡国并行制,就是希望刘氏子孙人丁兴旺,诸侯子孙兴盛,对于刘氏江山的兴盛才是最有利的,要求诸侯王独生,乃是违逆祖宗的做法。



要求诸侯王独生,不符汉武帝真的想法

汉武帝施行推恩令进行削藩,真实的目的是想削弱诸侯,防止他们尾大不掉对抗朝廷,并没想过将诸侯国彻底废除。

对于他来说,诸侯都是刘氏子孙,怎么说都是一个祖宗,他们人丁兴旺对于汉朝的江山稳固也是很有好处的。

要是诸侯王人丁凋零,纷纷消失,对刘氏天下也不是好事。

所以即便后来汉武帝大规模削藩,仍旧保留着诸侯国分封的建制,他真正的目的是希望诸侯王们听话顺从,没想过消灭他们这些亲戚。

让诸侯王们只生一个,这还不如直接把诸侯王们纷纷废黜来得方便。



再者,汉武帝之所以采取推恩令这把软刀子,也是不希望削藩进行得太急,免得诸侯王们最终被逼急了,给汉武帝惹麻烦。

推恩令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它让诸侯王自家的儿孙们得到了好处,要是有人反对推恩令,第一个跳出来不乐意的,就是诸侯王自家的子孙,所以推恩令是无解的。

可若是施行子女独生之法,无异于直接削藩,很容易把诸侯王给赶入穷巷。

千年之后的明朝建文帝,就是因为削藩削得太急,结果把自己弄得江山不保,最终被夺位。

因此无论如何,子女独生这个法子,根本就对付不了推恩令,更加比不上其效果。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
  • 发表于 2022-03-02 20:58
  • 阅读 ( )
  • 分类: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