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寿则多辱”,怎么理解?

有钱,子多,长寿,这三样可能是绝大多数人的人生目标。

不过在传统文化当中,也有“寿则多辱”的说法,也就是说长寿其实不是什么好事情,人活世上要是时间太长的话,受到的折辱也就会相应变多。

而且,说出这句话的还不是什么寻常人,而是上古圣贤之一的尧。

他不仅认为长寿不是好吃,像是子嗣繁盛还有富有,他都认为不是什么好事情。



多子则多惧

尧认为:子多则多惧,富则多事,寿则多辱,是三者,非所以养德也,故辞。

儿子多为什么不是好事情呢?如果用现在的观点来看的话,家里的儿子多,抚养的压力当然也就会变得很大,养一个都很难,何况很多的儿子。

但是在以前情况可不一样,传统上人们信奉的是多子多福,认为子嗣繁盛才是福气,在农耕时代,家里的男丁多,意味着劳动力多,那么家庭才会繁盛。

但生养孩子,父母总是要不断为他们操心的,家里的孩子一旦非常多的话,那么父母需要担心的事情当然也就随之增加了起来。

因此,唐尧认为,子嗣太多了对于父母来说,其实也不是好事情。



富则多事

谁都希望自己非常富有,不会有谁会跟钱财过不去。

虽然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是万万不能的,世界上大多数的事情都能够用钱解决,如果解决不了的话,那估计是钱不够的原因。

但是,有钱人当然也会有自己的烦恼之处,上天总是公平的,谁也不能十全十美。

如果是自己赚取的大量财富,那么当然要为自己的产业家业所操心,需要烦扰的事情也就会相当之多,打理庞大的家业可不是什么轻松的事情。

就算财产是继承而来,那么也还是有很多的事情需要应付,比如学会如何守住这份产业,总不至于在自己的手里全都给败光了。



寿则多辱

其实这是最令人感觉困惑,但仔细想想却又是最常见最普遍的一条。

长寿,谁都希望长寿,历史上像是秦始皇、汉武帝等人还都在想着长生不老的美梦,但是没有谁真正成功过,可这也反映出人们对于长寿的期盼。

但是长寿需要在某些前提之下才算是福气,单纯只是长寿却未必如此。

比如一个人非常长寿,但是他的家人全都先他而去,世上只留下其孤零零一个人,那么这样的长寿其实是不怎么样的。

还有更痛苦的,就是一个人非常长寿,但是身体相当差,身体不能动嘴巴不能说,耳聋眼花生活无法自理,在世上只能依赖他人照顾,这样也是煎熬。



著名的小说《在细雨中呐喊》里就有这样的桥段:孙有元年纪大了之后,因为家里非常困顿条件很差,所以他只能与子孙们争夺食物。

也正因如此,做了爷爷的孙有元经常因为这个原因受到子孙们的诟谇,甚至于他的亲生儿子最大的梦想,就是让孙有元早日驾鹤西去。

尽管孙有元是小说人物,但是他的生活经历在现实中并不少见,甚至相当普遍。

世界上慈祥的父母总是比孝顺的儿女多得多,在众多的儿孙当中,总是会有不待见老去年迈的长辈的,尤其是家庭条件不怎么样的时候。

老人要是有钱、健康,那么子孙们乐意见其长寿,若非如此,自然多辱。




孔圣人曾经说原壤,原话是:“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

人仅仅是长寿,其实是不够的,还需要健康,要是一个人长寿却身体不好,那么自然会带来一连串不好的事情。

年老之后又不能继续挣钱,生活起居都需要人来照顾,对于儿孙们来说,可能就是一个很大的累赘在,还可能因此引起儿孙们的相互争执,导致家庭不睦。

虽然听起来非常无情,但是这样的事情从来都是不少见的。

人在年轻时一定要努力拼搏,为自己的晚年做好准备,而作为儿女,不管怎样对于曾经照顾养育我们的父母,一定要孝顺对待,以免出现“寿则多辱”的事情。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
  • 发表于 2022-03-02 20:58
  • 阅读 ( )
  • 分类: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