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立春堆谷,晚立春堆人。
这句俗谚的字面的意思非常明白,就是立春比较早,今年就是个丰年,可要是立春比较晚,那么今年就是荒年,到时候就要人堆人了。
传统文化中,有很多根据一些特定历法现象来判断丰歉的习惯。
那么如何判断立春的早与迟,这句话到底准不准呢?
今年是牛年,不过有点不同的是,今年是比较罕见的寡妇年,所谓的寡妇年又叫做“哑年”,意思就是没有立春的农历年。
2021年的立春,按照公历是在二月初三的晚上,而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里,都没发生过。
通常,习惯上将腊月出现的立春节气,看做是早立春,而立春要是发生在正月里,那么就属于晚立春。
今年的立春按照农历,是在腊月二十二日,也就是早立春。
并且,在凌晨子时到次日午时之间的立春,也属于早立春。
整体来说,今年农历辛丑年的立春,就属于传统意义上的早立春,这是没有疑问的。
我们的祖先,对于大自然的各种奥秘了解的其实并不透彻,他们不懂得其中的科学道理,但是所谓实践出真知,他们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总结了大量自然规律。
俗谚七分真,既然有这样的俗谚,当然不可能是凭空说出来的。
就现在的科学解释,立春要是早的话,气温就会迅速回升,而冰雪会迅速消融,万物复苏大地回春,农业的春耕也就会提前。
二十四节气诞生于黄河流域,这样的现象是适用的。
农作物率先复苏生长,这是个好的预兆,人们认为这年会一些顺利,是个丰年。
不过立春要是太早也有麻烦,那就是倒春寒,尤其像是今年年初,天气就极其寒冷,而本来应该寒冷的四九天,气温反而回升。
实际上,这是因为南方来的暖湿气流不够强势,与北方的冷空气拉锯。
该冷的时候不冷,那么到了后面极可能出现倒春寒的天气,这对于农业是很不利的。
而晚立春也有类似的道理,人们觉得立春太迟,万物复苏太迟,不是个好征兆,以食为天的农业时代,人们非常惧怕荒年。
一旦荒年发生,必然饿殍千里,也就是所谓“晚立春人堆人”的说法。
其实,很多的俗谚都诞生于农业技术落后的时代,那时候的人们技术落后,根本无力有效抵御重大的天气变化与灾害。
而今,这些俗谚其实已经不再适用了。
尽管大自然的力量仍旧强大,并非人力可以完全制衡,但是人们可以凭借努力,尽可能弥补灾害带来的损失,比如灌溉、温室等等。
就算是发生农业灾害,也不必要担心人堆人的现象,只要有一双勤劳的手,还有其他的路。
无论早立春还是晚立春,农业的丰歉还是取决于科技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