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是“一生失意之诗,千古得意之作”?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墟。

这首《岁暮归南山》,是唐朝玄宗时期,著名大诗人孟浩然的作品。

创作这首诗的时候,孟浩然不过四十岁出头的年纪,不过那是的孟浩然再次科举落榜,心中极其郁闷,心灰意冷之下,也就有了归隐田园的心思



古代的科举非常艰难,从秀才到进士,一层又一层的考试,每一步都是不容易的。

现实当中,古代的人要是能够在二十多岁的年纪考中进士,已经算是天才一般的人物,像是王安石、司马光、范仲淹等等,都是如此。

像是清代的左宗棠,屡屡考不中,成为他一生的遗憾。

所以,孟浩然在四十岁再次落榜虽令人唏嘘,却也正常,而他“为文三十载,闭门江汉阴”,自认为满腹才华,结果科举总是中不了,心情之低落可想而知



名落孙山后的孟浩然,本来也是想着向唐玄宗上书,表明心迹,但他又没有李白那么洒脱,总是犹犹豫豫不敢付诸行动,内心相当复杂。

就是这种时候,孟浩然决定放弃了,可他又心有不甘,因此写下了这首诗。

南山,也就是孟浩然家乡的岘山,他的私宅涧南园就在岘山一边。

《岁暮归南山》表面上虽然都是孟浩然在怪责自己,实际上全都是在怨天尤人,觉得自己的才华无法得到重视取用,对当时的世态充满怨责



据说孟浩然写完这首诗之后,曾折返长安找自己的好友王维,当时在宫廷当差的王维私下邀请孟浩然前往值班的地方,结果玄宗突然到访。

惊慌之下,王维将孟浩然藏起,但玄宗来了之后,王维又怕惹上罪过,便主动奏明,玄宗久闻孟浩然之名,不仅没有怪责,还召见了他。

当着玄宗的面,孟浩然呈上了这首《岁暮归南山》,不过玄宗有点不满意。

尤其诗中的“不才明主弃”,玄宗认为自己并未弃卿,奈何被孟浩然所诬,孟浩然虽说自己是在自责,但玄宗也听得出来他在说反话发牢骚,将其发还南山



这首诗充斥着大量对于朝廷的隐含不满情绪,各种牢骚不断,虽然话说的非常的委婉,说自己被明主抛弃被朋友疏远,全都怪他自己没有才华。

当时四十多岁的孟浩然显然是个壮年,但他却说自己已至岁暮,其实这指的不仅是年龄,更多是说他这辈子是仕途无望。

说这首诗是“一生失意之诗,千古得意之作”的,是清代的冯舒。

孟浩然的笔下,虽然表面看来是他满心的释怀,可实际上却是充满着惆怅无奈,他的释怀实在是无可奈何,没有办法的说法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
  • 发表于 2022-03-02 20:58
  • 阅读 ( )
  • 分类: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