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清代的敬事房,估计很多小伙伴的脑海里已经浮现出画面了。
一个公公端着膳牌进入大殿,嘴里说着:“皇上,该翻牌子了。”
受到诸多清宫剧的影响,很多人都以为清代的敬事房,就是个专门负责管理伺候与记录皇家房中之事的机构,实际上根本不是这样。
整体说起来,敬事房是清代专门负责管理内廷宫监的衙门。
太监,在中原的历史非常悠久,早在先秦时代就有“寺人”的记载,宫廷之中需要服侍,有些事情女子不能做,可让男子做又有点不安全。
毕竟宫廷之中,大量的皇家女眷还有宫女,这都是皇帝的女人,放着外男实在不妥。
在这种情况下,太监诞生了,不过历史上太监这个群体经常惹出大乱子,齐国的竖刁、秦朝的赵高、汉朝的十常侍之乱等等。
东汉、唐朝与明朝,宦官干预朝堂为祸江山极其严重,在历史上都是出了名的。
清朝入关后,诸多方面效仿明朝的制度,对于太监,清朝虽然承袭使用,但也觉得不得不防着些,于是清代组建敬事房,专门管理约束宫廷内的太监。
所谓敬事房,其实也是一语双关,这里的“敬”与“净”相通,古代通过手术出产太监的地方,叫做净身房,而敬事房,就是专门管理这些人的。
再者,敬也有尊敬的意思,敬事房管着的人,都是需要伺候侍奉皇家贵胄的。
敬事房隶属于内务府,在宫中、行宫、景山等各处殿阁都设置首领太监。
此外,敬事房之下的机构也非常之多,像是御药局、按摩处、古董房、御膳房、南果房、造办处等地的太监,也都有敬事房管理。
总而言之,敬事房管理着整个紫禁城里的宫女与太监。
敬事房是这些宫廷侍奉者的直接管理机构,而内务府由掌握着敬事房,内务府的执掌着可并非太监,比如慈禧太后的心腹荣禄,就是内务府大臣。
清代宫廷中的事务,由内务府统一管理,而作为内务府之下最重要部门之一的敬事房,其管辖的范围和需要处理的事情也最多。
敬事房之下,设置了大量相关机构,宫廷人员的吃穿睡觉等等,几乎都由他们管理。
比如管着皇帝饮食的御膳房,其首领太监也是由敬事房管辖,包括养心殿在内,宫廷各处的首领太监们,也属于敬事房的人。
但有特别之处,养心殿的首领太监毕竟是皇帝跟前儿的人,就算敬事房的头儿,看着也要让他三分,还有皇太后与皇后等人身边的首领太监,也是如此。
总而言之,宫廷内部的所有服务人员,全都要听敬事房的集中调配差遣,即便有些只不过是名义上的而已,但还是要按规章办事。
宫廷里的内监,可不是挨了一刀就能随便进的,有些小太监熬了一辈子,还是个小太监,可有些太监有手艺傍身,讨了主上欢心,摇身一变成了大太监。
晚清时期的李莲英,最初得到慈禧太后喜欢就是因为他梳头梳得好。
敬事房之下的机构有司众多,当然不同部门,需要的人才也不一样。
除了御药局与御膳房这两处之外,其他地方,只要小太监有手艺,就可能成功,比方说会按摩的可以去按摩处,会手工艺的可以去造办处。
皇室成员的生活日常,都离不开敬事房属下各处的伺候侍奉,敬事房如同是一个巨大的宫廷管理服务中心,既管着服务人员,也提供着各种具体服务。
人们对于敬事房的印象,几乎都集中在了翻牌子方面,可实际上,清代的敬事房压根儿没有这方面的功能,至少目前没有发现确凿依据。
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没有任何敬事房司掌侍寝事务的描述,而清代的相关史料,也没有相关的记载。
所谓敬事房执掌侍寝事务的说法,来自于清末梁溪坐观老人的相关野史,后世所有关于敬事房掌管皇帝睡觉的说辞皆来自于此。
然而,这属于孤证,并且梁溪坐观本人也非宫中人,其描述之事无法证实。
不过,敬事房既然是内廷所有宫女和太监的直接管理机构,那么不管是哪个机构司寝,最终还是由敬事房辖制,只能说敬事房并非直接管侍寝之事。
另外,清代的敬事房既然管理内廷太监宫女,自然具备赏罚功能。
清宫剧中常出现一个机构叫做慎刑司,执掌宫廷刑罚,实际上清代的慎刑司是个断案审理的地方,而且只能审太监宫人,后妃等根本不归慎刑司处置。
而敬事房,则负责着具体的惩戒之类,另外,内务府的各类事务等记录工作,也归敬事房来执掌,敬事房的工作,比想象中复杂得多。
很多人以为,清代真正执掌内廷太监的是内务府,实际上,真正管理内廷服务人员的,并非是内务府,而是内务府之下的敬事房。
具体来说,敬事房管理着宫廷之中的所有服务人员与皇室具体的生活日常,并非是个单纯让皇帝翻牌子的机构,真正的敬事房相当庞大细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