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破城之际,慈禧太后挟持光绪皇帝载湉仓皇出逃,一路向西开始了所谓的“庚子西狩”。
为了避免被洋人们发现,加上逃得仓促匆忙,慈禧太后等一行穿着寻常百姓的粗布衣裳,除了少数的金银细软,其他吃的用的都没有准备。
这次逃命的历程,也算是慈禧太后一辈子最艰难的岁月,直到西安才算安稳下来。
离宫之后,慈禧太后等一路跑到了怀来,一路上找不到水源,只能折断一些尚未抽穗的玉米秸秆来解渴,夜里没睡觉的地方,只能跟光绪帝坐在凳子上通宵达旦。
慈禧太后是个对生活极其讲究的人,尤其是在饮食方面,储秀宫的寿膳房庖厨多达三百人,甚至超过了皇帝的御膳房,每个厨子也只负责一两样菜,然而在西逃路上,慈禧太后见到小米粥与鸡蛋都狼吞虎咽,觉得是人间美味。
离开怀来之后,慈禧太后继续向西,经过宣化、太原等,越过黄河南下,最终抵达了陕西的中枢西安城,直到这时慈禧狼狈的情况才有所改善。
慈禧抵达西安之后,各省各处的物资银两也陆续抵达,而慈禧太后也很快在西安站稳,迅速组建了“支应局”,令西安知府胡延为提调。
唐代之后,不再有正统王朝定都于西安,也就是在唐朝之后,西安失去了长达数千年的天下中枢的地位,没想到千年之后,慈禧太后西狩,居然让西安再次成为了当时全国实际上的中枢所在地,只不过这样的变迁让人唏嘘。
庚子年九月初四,慈禧太后抵达西安之后,当地就开始筹谋着准备住处,最终挑来挑去还是选中了原本的陕西巡抚部院的北院门,将其作为行宫。
陕西巡抚是清代的封疆大吏之一,慈禧太后所居住的陕西巡抚衙门,因为其地处西安城标志建筑鼓楼的北边,所以称作北院,与甘陕总督府的南院相对。
清代初期,陕西巡抚部院的行署设立于西安城鼓楼之北,而当时的鼓楼南部,建造了陕甘总督的署衙,因此,巡抚部院称作北院,而总督衙门称作是南院,而与北院大门相对着的那条南北向大街,被称作北院门,所以说,北院与北院门并非同一个地方。
时移世易,如今的西安城内,当年的北院所在之处,其实已经不在北院门大街上了,而是在北院门北口的东西向大街,也就是西华门大街的北边。
盛唐时期,以长安为都,而那时候的北院门一带,乃是唐朝皇城的范围,三省六部之一的尚书省的中枢,就位于此处,直到唐末才变成居民区。
明朝时期,北院门一带位于西安城内的宣平里,清朝初期基本延续了传统,明朝时期的鼓楼一带是各种衙门的聚集之地,都察院、巡按察院、按察司、布政使司与西安府衙等,全都聚集在了这个地方附近。
慈禧太后抵达西安之后,其实先住了南院,毕竟那里是总督府,可她觉得南院的环境太差周围太嘈杂,所以才移居到了北院,此后北院成为了行宫所在。
慈禧太后在西安住的时候,各地“勤王”、朝觐与浑水摸鱼捞好处的蜂拥而至,比如陕西首富周莹,除了捐银十万两外,还献上各种好茶,被慈禧收为义女,封二品诰命夫人。
被任命为支应局提调的西安知府胡延,精心侍奉慈禧太后与光绪帝,也因此得到了诸多的厚赏封授,而慈禧太后在西安期间,对其最大的改变,还是彻底改变了北院与北院周边的整体商业环境,北院由此得以兴起。
庚子之时,北院成为实际上的宫禁中心,各省奏报进贡均在此办理,北院门一带的商业急速繁荣起来,最终成为了西安城内盛极一时的商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