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人三姓莫走路
从字面看,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如果五个人在一起,出现了三个不同的姓氏,那么大家都不要结伴而行,尤其是在出远门的时候。
听起来就感觉有点不可思议,不同姓氏又如何,现在异姓之间大家一起出门再正常不过。
说起来,这句话是古代宗族观念之下产生的一种说法。
三人行,必有一人多余,而五个人、七个人这般往往也都是差不多的道理。
五个人三个姓氏,不管怎么组合,总会出现一个单姓,在其他四个人之中并没有与自己姓氏相同的人,而其他几人,都是成双的。
以前的条件没有现在这么好,出门这么方便,离家在外的时候总会遇上各种突发状况,比方各种自然灾害,甚至于盗匪打劫之类的。
为了安全,人们往往都是要与人结伴而行的,大家互相有个照应。
既然是扶持,自然要找个可靠可信的,而那时候的人,当然觉得还是自家人可信,这个“自家人”的标准,也就是同姓。
毕竟相互不认识的人结伴,若非自家人,很容易因为利益而争抢,因危险而坑害。
同姓即同宗,宗族时代都是如此,人们觉得异姓者并非是自家人,何况人心隔肚皮,还是不能够随便轻信,因此最好不要结伴而行。
船上要是已经坐了三十六个人,那么就不要再挤上去了,最好还是等待下一趟渡船。
为何是三十六人?古代的船最多只能坐下三十六个人,再多船就要沉了?那怎么可能,三国时期东吴与曹操的水军之中,大船上同时容下数百人也是有的。
其实,这里所说的“三十六人”是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并不一定就是三十六人,而是说一艘船上最适合的承载容量。
古代的船都是木质结构的,船体比较轻,规模与现代的船只也是无法相比的,而且在江河当中行驶风险性很高,因此绝对不能超载。
人们所说的“三十六人莫争渡”,实际上是说,船上的人要是已经满员了,那就不要再强行挤上去搭船了,等待下一艘也不迟。
这体现的是一种安全意识,放在现代也是一样的,超载的车辆船舶,最好都别硬上,因为那实在是太过于危险了。
如果船上的人多了,船体承受不住就会崩,或者是船在水中遇上风浪颠簸,满船的人相互拥挤推搡,那么就很可能被挤下水去。
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操之过急心存侥幸,凡事还是要稳妥为上,有时候即便是要冒一点风险,也不能是那种无法回头的风险,这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