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地广人稀、沃野千里,为何粮食经常不够吃?

不管是今天的俄罗斯还是以前的苏联,都经常成为粮食进口国,其粮食生产的波动变化非常大,有时出现的粮食缺口惊人,1980年苏联进口了全球15%的粮食,高居世界首位。

虽然苏联面积看着非常大,但因为气候的缘故,苏联很多地方并不适合进行农业耕种,加上苏联时代重工轻农,以及其他诸多缘故,使得苏联经常发生饥荒。



面积虽大,耕地却少,灾害还多

其实从沙俄时代,这个庞大的国家就经常发生大规模粮食欠缺问题,从公元776年到1913年这几百年里,沙俄平均十一年就会发生以此大规模的饥荒,农奴制改革后,依旧如此。

到了苏联时代,情况也没有好转,偌大的国家,大多数地区都常年苦寒无法耕种,而在有限的耕地之中,有一半的农田位于年降水量不足四百毫米的地方,旱灾时常发生。



苏联的面积尽管超过两千万平方公里,但实际上绝大多数的耕地,都集中在了东欧平原还有中亚这些南方地区,除此之外,苏联大片土地都根本不能生产粮食。

众所周知,苏联从诞生开始,就奉行重工轻农的策略,集中大多数的力量发展工业,虽然短时间内使其实力急速壮大,却对于本国原本就虚弱的农业,造成了巨大破坏。



重工轻农,粮食生产被轻视

由于发展重工业的需要,大量的资源向工业领域聚集,而苏联的集体制使得农民所拥有的资料也被大量夺走,农民们的生产积极性急速下降,根本没什么愿意努力生产粮食。

重工轻农的结果是显而易见的,二战后不久,苏联就发生了粮荒,1950年苏联的工业生产能力已恢复到战前水平,可农业生产力还不到1940年时期的水准。



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苏联的粮食与食品供应极度困难,被迫中断了向东欧各国的粮食类物资供应,从1962年开始,赫鲁晓夫下令大规模从国外进口粮食。

当时苏联屡屡发生旱灾,粮食产量锐减,因此进口的谷物规模连年递增,可此时的苏联还是没有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没有改变重工轻农的态度,以为进口就可以解决问题。



进口替代自产,危机愈发深重

虽然苏联非常缺粮食,可石油资源高度丰富,凭借着当时国际上高涨的油价,苏联外汇赚得盆满钵满,有的是钱,因此也毫不在意自家粮食生产方面的巨大危机。

可随着后来全球油价暴跌,苏联突然外汇骤减,为了进口粮食,苏联又开始抛售自家手里并不算多的黄金,这样轻松买粮食的日子让苏联好过了好一阵,但问题也越来越难以收拾。



七十年代后,全球油价上涨,碰巧苏联又接连遇到荒年,而苏联手里的黄金早就被掏空,为了获得更多的钱进口粮食,苏联强化开采出口石油。

可惜八十年代,全球石油危机爆发,油价暴跌之后,苏联用来买粮食的外汇收入没了,而等待多年的西方各国,开始干预粮价,导致全球粮价剧增,重拳之下,苏联很快就撑不住了。



苏联号称拥有数百万的钢铁洪流,然而因为油价猛跌,苏联自身又将粮食供应的主导权交给了西方,其再多的大军也开不动,最终将苏联整个带到了万丈深渊之中。

其实苏联经常粮食不够吃,一方面是因为苏联特别的气候,使得农业生产力不足;二是因为苏联重工轻农,导致农民生产积极性不足;三就是苏联主动让出粮食主位,害苦了自己。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
  • 发表于 2022-03-02 20:58
  • 阅读 ( )
  • 分类: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