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是怎么变成比开封铁塔还高的“地上悬河”的?

可能很多人都听说过黄河“地上悬河”的说法,倒也不是所有黄河河段都是如此,只有中下游在河南山东境内的河段,才有许多“地上河”的现象,这也是黄河水患的根源。

所谓地上悬河,也就是说这些河段的黄河河面,水平方向要高于河堤之外的平原,最出名的就是河南开封这一段的黄河,其河面水平高度甚至与著名的开封铁塔相当。



黄河源于青海的巴颜喀拉山,在上古典籍中将其称作“四渎之宗”、“百水之首”,很长时间内黄河都被称作“河水”,是我国最早被称作“河”的水系。

在古代很长时间内,黄河的模样与现在都大相径庭,甚至完全相反,直到孔子生活的年代黄河都并没有那么“黄”,反而是很纯净的,孔子称河水“色白”,若天上来。



黄河流域充沛的水资源,还有松散肥沃容易耕种的土地条件,孕育了华夏文明,使得这个地方人口迅速增加,农业文明也慢慢发展起来,但这也造成了黄河的破坏。

因为人口的大规模增加与耕地的开垦,对于山林的破坏,黄河流域大量水土流失,土地也慢慢沙化,季风带来的降水将众多黄土冲入河道,黄河河水因泥沙含量骤增而变色。



从战国后期开始,黄河就已经变得浑浊,而后情况越来越严重,最终成为了一条含沙量极其巨大的河流,黄河流经黄土高原裹挟众多泥沙滚滚东去,也造成了更大问题。

黄河中下游很少有大的支流,干流河道急速收窄,而且流经大多数平原,水流放缓,这些都使得中下游的泥沙淤积惊人,而越来越多的泥沙淤积在河道,将河床不断抬高。



古代的时候,黄河时常发生水患,而当时的条件有限,黄河因为悬河的原因,河水时常泛滥而大规模外泄,人们又无力清理河道,泥沙,只能采取加高堤坝的方式挡住河水外泄。

黄河堤坝不断被加高,但这也使得河道之内的泥沙淤积越来越多,人们只能再继续加高黄河的堤坝,如此反复循环,最终将黄河弄成了一条地上悬河,而这个现象在王莽时代就已出现。



成为悬河之后,黄河的决口、改道越来越频繁,从公元前602年到1938年,明确记载的黄河决口有1590次,改道26次,多次夺淮入海,最北甚至夺海河河道注入渤海湾。

建国后黄河下游的堤防被不断加固,虽然没再出现过因为悬河造成的决口改道,但这个时候黄河下游两岸堤坝之间,已淤积至少上百亿吨泥沙,河床平均高出背河地面六米。



有人说,如今条件好了手段可以了,为什么不将黄河下游河道之内的泥沙挖走,让悬河直接消失呢?其实这是完全不可行的办法,因为一旦挖走泥沙,可能带来更大问题。

如果将黄河下游河道泥沙挖走,悬河的确会消失,但也因此会使得渤海之水顺着入海口大规模倒灌入黄河下游河道,到时候流域内地下水与土地都会被盐碱化,更加难以解决。



现在咱们能做的,只有植树造林,退耕退牧,让黄河流域的生态逐渐恢复,然后再借助一系列水利工程改善,使得黄河的河水含沙量骤减,一步步慢慢恢复整个黄河的生态。

黄河的地上悬河,说白了就是因为流域内的生态破坏造成了水土流失,下游河道泥沙淤积,人们无力解决只能加高堤坝,最终让泥沙淤积加剧,形成了暂时无法解决的地上悬河。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
  • 发表于 2022-03-02 20:58
  • 阅读 ( )
  • 分类: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