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学者井上清在《日本历史》中,明确对于武士的定义是:杀人、抢劫与强盗即为武士,而因为战败而逃亡与流浪者,为浪人。
武士几乎就是日本的一张名片,绝大多数人,都听说过“日本武士”的名字。
最早的日本武士诞生于平安时代,而武士群体的诞生,就是因为当时日本的动荡,我们所熟知的日本征夷大将军,就是日本武士中的最高等级,他只是名义上效忠天皇而已。
日本向中原大规模学习之后,迁都平安京,开启了平安时代,但当时的日本并不平安,各地活跃着很多的盗匪团体,到处引发各种问题,让日本的朝廷非常头疼。
当时日本负责管理京城安全的有三个机构,即京职、弹正台与卫府,京职负责京城范围内居民们的日常生活事务,而监督京职的就是弹正台,也弹劾纠察朝廷中人与贵族,但是这两个机构都没有战斗能力,无法应对大量的盗匪之类,能够进行战斗的是卫府。
从嵯峨天皇继位开始,日本就设置了六个卫府,而他们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搜捕盗贼,但是卫府的工作效率十分低下,弄得盗匪越来越多。
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朝廷中原本负责养马的机构人员也开始参与到卫府工作当中,但是他们的战斗力仍旧相当不咋滴,弄得天皇很头疼。
卫府如此不中用当然让大量的贵族与寻常居民另想办法,如此一来平安京也效仿中原施行保甲制度来自保平安,当时很多贵族家庭中,出身旁支的子孙,还有那些武将出身者,开始通过联姻进入朝廷,这些人孕育出了早期的武装领主群体。
武门家族的女儿与贵族王公联姻,通过血脉联合,逐渐形成了主从关系,而这些人作为朝廷的援兵,既有身份也有战斗力,他们作为解决盗匪的重要群体,开始兴起,也就是武士。
平安与奈良时代,日本的群盗问题越来越不可调和,宇多天皇时期群盗问题步入高峰,当时信浓国、上野国等地的盗匪大规模作乱,朝廷难以镇压。
于是宇多天皇设立内臣机构“藏人所”,设置武士的职位,让原本自我成长的武者人员终于有了正式的称号,为了强化朝廷防卫力量,大量的武者被召集,武士从关东平原地区走向日本全国各地,为朝廷大规模讨伐群盗,与此同时卫府也不断衰落。
这是十分正常常见的现象,在我国古代的时候也出现过,许多的贵族与权臣门阀,都私下豢养个人的武装力量,称作私兵,只不过并没有形成日本这样的局面而已。
大化改新开始,日本大规模土地私有化,也产生了很多的庄园主,他们为了保护自己的土地与利益开始蓄养专业打手,而这些人也开始兴起为武士群体。
就好像我国春秋战国时代诸侯贵族豢养的门客、士一样,日本从平安时代后期,诸多的庄园主们也纷纷在斗争中豢养武士,那时候的天皇为了应对这种局面,开始“赐姓臣籍降下”,给予平氏与源氏两大武士家族崇高地位,没想到这两大家族人丁兴旺,急速崛起。
所谓一山不容二虎,源氏与平氏两大武士家族互相倾轧,开始著名的源平争霸时期,最终源氏取胜,而在这个过程中,日本武士大规模兴起,天皇愈发旁落。
日本南北朝与战国时期,开始兵农分离,武士逐渐完全脱离了生产,并且建立起了十分完善的武士制度,这个时候的日本,开始完全被武士群体所掌握。
那时候的日本施行幕藩制度,各地有大名,而最高的武士就是征夷大将军,也称作是幕府大将军,他掌握着日本真正的大权,至于天皇已经变成了摆设,虽然幕府将军名义上是臣,但实际上根本就不理睬天皇,所谓的效忠也只是名义上而已。
到了近代的时候,西方列强入侵,虽然天皇名义上还在,但是一系列的条约全都需要由幕府出面签字才算是真正有效,也看得出日本武士群体的真实地位如何。
古时候的日本武士,彪悍尚武好战,地位也比较高,但也并不是所有的武士都是如此,在武士群体的内部,也有着严格的地位区分。
地位高的武士,也就是大将军、大名与各地的藩主,而还有许多穷困落魄的武士,生活潦倒不堪无以为继,因为那时候的武士已经兵农分离,不从事生产又没有生活来源,这也使得许多武士落草为寇,变成了浪人,他们也是明清时期东南沿海倭寇的重要根源。
整体来说,日本武士当初产生,就是为了对付群盗问题,还有就是日本古代各地的庄园主等群体为了保护利益而招募组建的私人武装,没想到逐渐强大起来,形成了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