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秉笔的太监是什么一种存在?

谢谢邀请。明朝初期,朝廷制度基本沿袭元代。明太祖地位巩固后,定了一套新制度。首先是废除丞相,建立内阁,权归六部,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皇权明显加强。

皇权的高度集中,皇帝又忙不过来,很多事就要安排助手去做,助手的地位提高了,这样由大学士组成的内阁便为中枢机构,居于六部之上。内阁中的得力人手,成了事实上的宰相,转了一圈又回来了。

魏忠贤剧照

内阁指的是宫内的文渊阁,在内阁办事的主要是翰林院的官吏,要参预机务,随时以备皇帝顾问,传达皇帝命令,担任编纂实录、史志等书的总裁官等,但最重要的是起草诏诰谕制敕,就是皇帝文字活的各种文体多要由内阁起草,这种活称为“拟票”、“票拟”或“票旨”等。

内阁站在皇帝的角度,代皇帝拟议批答,用墨字写出,然后送给皇帝,再由皇帝或宦官用朱笔抄写修改后发下,变成皇帝的旨命。内阁就是皇帝的秘书处。

明宣宗时期,内阁的权力开始扩大,明世宗时期,内阁权力膨胀更厉害,阁臣的地位明显提高,被称为宰臣、宰相、辅臣、宰辅,无宰相之名,有宰相之实。首辅掌握着票拟的权力,阁臣为争首辅之位明争暗斗。

刘瑾剧照

如何限制内阁的权力,不使内阁位高权重,就要有相应的制约措施。制约内阁的不是六部,皇帝自然要培植亲信,而与皇帝最近的还是宦官。所以,宦官便成为制约内阁的主要力量,宦官势力日益膨胀起来。

明朝的宦官机构庞大,有十二监、四司、八局,称为宦官二十四衙门。宦官掌管内廷各种事务,还有各种外差事务,有的宦官出任矿监、税监,有的担任地方守备、监军,还有的提督东厂、西厂。在宦官机构中,最重要的是两个,一是厂卫系统,就是东厂、西厂、锦衣卫;一个是司礼监。

冯保剧照

这个司礼监,是十二监之首,主要职权是职掌皇帝批红。以前内阁有披红权,为控制内阁,便用太监用代皇帝批红。这样就有了秉笔太监,皇帝的谕旨或批发奏章,常常授命内监先写事目。

“秉笔太监”控制了票拟后,也逐渐膨胀起来,有时假传圣旨,越过内阁而直接矫诏,为实现自己的目的而打着皇帝的牌子。到明朝中后期,形成宦官窃权专权的局面,导致了朝政的败坏,成为国家之患。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
  • 发表于 2022-03-02 20:58
  • 阅读 ( )
  • 分类: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