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了,西方国家是什么反应?

回答这个问题,有必要交待一下中国研制原子弹的原因和过程。

新中国成立之初,朝鲜战争期间,美国总统杜鲁门及其继任者艾森豪威尔,曾三次对中国进行“核讹诈”,扬言要把原子弹当作普通炸弹来使用,把装有原子弹的导弹,运到冲绳岛。由此,抵御核威胁,打破核垄断,发展以原子弹、导弹等国防尖端技术,便成了新中国领导人的重要战略思想。

1955年1月15日,毛泽东提出,为了防御,中国也要搞原子弹。中国研制原子弹曾得到苏联一定的支持和帮助,1956年7月,中苏两国共同起草了苏联为在建立原子能工业方面给予技术援助的协定草案。10月15日,中苏两国签署在中国建立原子工业的协定(简称《10月15日协定》或《国防新技术协定》),在协定中,苏联答应在原子弹及靶场等方面对中国进行技术援助。

1959年6月,苏联因与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正在谈判禁止核武试验协议为由,提出暂缓按协定向中国给予原子弹教学模型和图纸资料。8月23日,在中国核工业系统工作的200多名苏联专家全部撤走,并把重要的图纸资料全部带走,原来应该供应的设备不供应。

中国原子弹研制定名为“596工程”,意为从1959年6月苏联撕毁协议起,中国走上了独立自主的研制道路。

1962年9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方案诞生了。

1963年,原子弹总体设计诞生了。

1963年冬,兰州铀浓缩厂建成。

1964年4月30日,铀球在兰州铀浓缩厂生产成功!铀球相当于原子弹的“心脏”,中国研制原子弹有了“心脏”。

1964年9月17日,周恩来用电话向毛泽东汇报首次核试验的准备情况和试验的方案。这个方案是:一是早试验。二是晚试验。三是先抓紧三线研制基 地的建设,择机再试验。毛泽东听后说:“原子弹是吓人的,不一定用。既然是吓人的,就早响。”

1964年10月15日,新疆罗布泊万人汇集,飞机、坦克、装甲车、大炮、轮船等仿造品,摆成一个偌大的现代战场。在戈壁深处的试验场,一座120米的铁塔巍然矗立,这个高耸的“大炮仗”托着全国的希望与追求,所有参试人员都在紧张地忙碌着。

1964年10月16日15时30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在当天的晚间新闻节目中,中国发表声明,表明中国对核武的立场。

中国原子弹试爆成功,在西方国家引起不同的反响。10月17日、18日,美国《纽约时报》连篇累牍地报道中国原子弹问题。总统约翰逊称中国的核试验是“历史上最不幸的时刻之一”,否认美国的核威胁,为给盟国撑腰,让他们不必担心发生战争威胁,美国的核力量仍然承诺对亚洲的保护。

中国原子弹试爆成功的前一天,赫鲁晓夫下台,苏联的热点还在赫鲁晓夫身上,对中国原子弹的报道显得低调,各主要媒体只发了简短的消息。

英国一方面表示遗憾,一方面认为中国距拥有真正的核武和先进的运载工具还有很远。10月17日,英国的《泰晤士报》以《中国表示美国迫使她研制了一颗原子弹》为题,刊登了中国16日的声明。18日,该报介绍了约翰逊讲话要点,称中国应该签署禁核条约。英国有文章认为,中国只是核俱乐部的“准会员”、“见习会员”。

法国对于中国原子弹给予肯定: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一夜之间改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
  • 发表于 2022-03-02 20:58
  • 阅读 ( )
  • 分类: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