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山(1607-1684)是位传奇人物,在哲学、医学、儒学、佛学、诗歌、书法、绘画、金石、武术、考据等领域都有建树,令人敬仰。他留下了很多传奇故事,这里只介绍他是如何学习的,会对很多人有启发。
傅山出身于官宦书香门第,祖父傅霖累官山东参议、辽海兵备;父亲傅子谟,号离垢先生,终生不仕,博学能文,为贡生,以教书为业。之谟有三子,长子傅庚,为诸生;次子傅山;三子傅止。
傅山剧照
傅山少时,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他博闻强记,读书数遍,即能背诵。他3岁时,父亲背诵《心经》,他听了几遍后,就记住了,父亲背上句,他能接下句。6岁时,他听父亲说服黄精可以长生不死,小小的傅山动了长生的念头,由吃饭改成专吃黄精了,从此不再吃五谷杂粮,父亲怕他补过了头,强迫他吃饭,他才又吃谷食。可以看出,他自幼就有强烈的追求长生的欲念,有养生的意识。
傅山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戴廷栻在《石道人别传》中说:傅山“七岁使就小学,凡所授书,倾注如宿通者,十五补太青先生小试博士弟子员,因小病,取读《神僧传》,慨然神通,非难致事。二十试高等廪饩,以举子业不足习,遂读十三经,读诸子、诸史,至《宋史》而止,因肆力诸方外书。”
这段记载说明,傅山7岁开始就小学,所学内容包括立教、明伦、敬身、稽古、嘉言、善行6门,教人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是儒者为学的基础。傅山天生就是读书的料,先生教的东西他很快就能背诵下来,经过几年的学习,他打下了坚实功底。15岁时考上秀才。
20岁时,傅山为贡生,在明清两代科举制度中,贡生是由府、州、县学推荐到京师国子监学习的人,这些人都是成绩或资格优异者,传统社会公办学堂分好几级,国家一级是国子监,省里面是府学,县里面是县学。贡生算是地方层面的高级知识阶层,做了贡生以后理论上就可以当官了。所以,20岁时,傅山眼前一片光明。
但傅山却对追求功名不感兴趣,认为“举子业不足惜”,他阅读很多经、史、子、集类书籍,“古今典籍,诸子百家,靡不淹贯”,对佛学书籍也很入迷。可以说,这个时期的傅山已经偏离了科举的轨道,他很难在科举上出人头地。
傅山书法
后来他在《始衰示眉仁》一诗中,对此也曾作了回忆:“念我弱冠年,命艺少旧袭。塾题试致身,满臆河山疲。遂云割裂收,如作残肢葺。不谓竞成谶,短绠艰自汲。”
这表明,傅山虽也习作制艺文章,以应科举,但没有埋头八股文中,盲目接受旧的传统思想,没有沿袭旧套,空发议论,而有自己的深刻思考,他在思考拯救社会的大事。
塾师曾以《论语·学而》中“事君能致其身”一语为题,傅山没有大谈君臣之义,而是抒发忧国之思,直陈社会危机,主张收拾、修葺已被肢解的山河。他一语成谶,后来事情的发展被不幸言中。可见,弱冠之年的傅山已以天下兴亡为己任,力图挽狂澜于既倒,扶危济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