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十三陵为什么只有永陵和定陵有外罗城?

谢谢邀请。回答明十三陵为什么只有永陵和定陵有外罗城的问题,先说说何是外罗城。外罗城的原意为城外的大城,东晋以后建业城外只有竹篱,齐高帝时为防盗建外城,称外罗城。而皇陵的外罗城是在陵园宝城和城前方院之外在设有外垣,形状前方后圆。明十三陵中,只有永陵、定陵有外罗城。

明永陵和定陵的外罗城是怎么来的,还要看《明史》和《明实录》中是怎样记载的。

据《明世宗实录》卷一百八十五至卷一百八十七记载,嘉靖十五年(1536年)永陵动土兴建前,在拟定陵寝规制时,就涉及到了外罗城建造问题。

永陵

永陵选址后,该年四月初九日,世宗在天寿山行宫召见武定侯郭勋、大学士李时等人,商议修饰七陵及营建山陵(即后来的永陵)事。礼部大臣上奏了较详细的修陵建陵事项。其中一项是人事设置,包括设总督工程武职大臣、工部堂上官、总拟规制礼部堂上官、总督官军兵部堂上官、科道官、各衙门选取才干官各一人,协同工部堂官兼理工程。又建议“寿宫规制,合钦遵圣谕量拟长陵,本部行内官监会同画图,上请钦定”。

山陵预建定下来后,世宗又觉得心里不安,他对李时说:“山陵预建已定,但朕恐德泽不曾沾民,遽自图以重劳民力,又未知将来公论何如,朕心寔愧惧,今可敕问臣民许我否?”结果是府部等衙门及百官都上疏“当建”。

永陵

四月二十日,世宗命郭勋、李时主管建造事总督工程,命少保礼部尚书夏言协助主管建造事,总拟永陵规制,并确定修理七陵为四月二十二日卯时(5时至7时),预建山陵(即永陵)为同日申时(下午3时至下午5时)。

外罗城是干什么用的?

五月,夏言等人将画好的永陵设计图呈上御览。世宗看后,下令礼都会同郭勋、工部官员、翰林院讲读等官员再共同商议,将皇妃从葬帝陵的方式也画出图来,一并送给他看。

大臣们明白世宗的用意,要把皇妃也考虑进来。他们画好图呈上,并上奏说,过去皇妃从葬的情况在《会典》中有记载。“今拟于外垣之内,宝城之外,左右相向,以次而祔,庶合礼制,谨画图贴说呈览,仰请圣断施行。”

拟定的方案中的宝城之外设有外垣,这个外垣就是外罗城,“祔”是合葬的意思,这里指葬在帝陵的旁边,将皇妃依次葬于外垣与宝城的中间地带。这样既合乎礼制,又满足了世宗的心愿,世宗指示说:都按你们说的办。还有未尽事宜,等待“朕亲往决之。”

这就说明,永陵建外罗城,是在嘉靖十五年五月规划的,作用是在外罗城内宝城两侧祔葬世宗妃子。

永陵的外罗城按规式建造了,世宗的33名皇妃中,只有贵妃沈氏、贵妃文氏、靖妃卢氏入悼陵(实为妃坟),贤妃郑氏入贤妃坟,贵妃阎氏、王氏,贞妃马氏荣妃杨氏与与二位太子共入四妃二太子坟园,这8为皇妃只是葬入了十三陵陵区内,并没有葬在永陵外罗城内宝城两侧。其余的皇妃没有葬入十三陵的殊荣,都葬在了京西金山。

可以看出,永陵的外罗城并没有起到它的作用,是以“皇妃祔葬”为名,行扩大陵园之实。

清代梁份《帝陵图说》所记载的永陵建成后,世宗阅视陵工,责问工部大臣这样就完了吗?工部大臣说:“外面还要建一圈墙呢!”这样就有了外罗城的说法,这是没有根据的。此类的说法都是以讹传讹。

定陵为何也有外罗城?因为它是仿照永陵建造的,永陵的规制就成了定陵的样板。

《明史·朱赓传》记定陵营建:“帝营寿宫于大峪山,命赓往视。中官示帝意欲仿永陵制。赓言:‘昭陵在望,制过之,非所安。’疏入,久不下。已,竟如其言。”

定陵

朱赓话的意思是,神宗父亲的昭陵就在眼前,规制超过了昭陵,心里会不安的。但他的奏疏呈上后,很久没有批下来。后来,定陵基本仿照永陵建造,成为十三陵中的第三大陵。“竟如其言”可以理解为规制盖过了昭陵,压了他父亲一头。

定陵外罗城究竟是什么样子,清朝梁份《帝陵图说》中有这样记载:“铺地墙基,其石皆文石,滑泽如新,微尘不能染。左右长垣琢为山水、花卉、龙凤、麒麟、海马、龟蛇之壮(状),莫不宛然逼肖,真巧夺天工。”

定陵外罗城里也没有葬皇妃,神宗的10个皇妃中,只有皇贵妃李氏、顺妃李氏、皇贵妃郑氏、昭妃刘氏和端妃周氏,葬在了银钱山东麓的五妃坟,虽在十三陵陵区之内,却不在外罗城之内。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
  • 发表于 2022-03-02 20:58
  • 阅读 ( )
  • 分类: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