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傅山不如顾炎武出名?

傅山和顾炎武都是明末清初的人,傅山为何没有顾炎武出名,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很多国人不傅山其人其事,不知道他到底有多大本事。而顾炎武的很著名的一句话大家都耳熟能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知道他是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

这里主要介绍一下傅山,使更多的人了解傅山——明清之际“一峰青”。文字略长,相信您看完后会对傅山有高山仰止的感觉。

顾炎武塑像

一、反清复明著意拼

傅山(1607-1684)明清之际学者兼医家。初名鼎臣,字青竹,改字青主,又有真山、浊翁、石道人等54个别名,汉族,山西阳曲(今太原)人。明诸生。明亡为道士,隐居不仕。他于哲学、医学、儒学、佛学、诗歌、书法、绘画、金石、武术、考据等无所不通,为是明末清初保持民族气节的典范人物,与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李颙、颜元一起被梁启超称为“清初六大师”。

傅山出身于官宦书香门第,一生经历两朝六帝,即明朝的神宗、光宗、熹宗、崇祯和清朝的顺治、康熙。甲申(1644)之变是傅山一生的转折点。他既不满明末的政治腐败,又仇恨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视之为“贼”。清兵入关后,他主张坚持抗击,以反清复明为己任。

为此,他脱掉儒服,穿上道袍,自号“朱衣道人”,以朱明王朝的遗民自居,拒不做大清顺民,拒不与满清统治者合作。他打着道士旗号,以治病卖药为名,在三晋大地奔走呼号,意在联络仁人志士,组织反清斗争。他在《龙门山径中》一诗表达了自己的心声:

贫道初方外,兴亡著意拼。入山直是浅,孤径独能盘。却忆神仙术,如无君父关。留侯自黄老,终始未忘韩。

傅山像

这说明,他道袍加身,不为神仙方术,而是要为国家民族的兴亡而拼搏,他知道这条道路艰难曲折,但决心沿着崎岖的路走下去,就像秦汉之际的张良那样,虽然奉黄老之术,却始终不忘故国。

这一时期,大顺军的残部多在各地继续进行反清武装斗争,傅山对起义军的态度发生了根本转变,转而拥护和参与其斗争。他宣传抗清大义,组织、训练反清武装,声援山东榆园军的反清活动。

后来。傅山在太原被捕入狱。他受尽严刑拷打,拒不招供。在狱中“抗词不屈,绝粒九日,几死。”因知情人皆死,查无对证,加之有关降清汉官敬慕其气节,有意保护,最后无罪释放。

他在《始衰示眉仁》一诗中表达了这样的心情:如果壮志未酬而死于狱中,未勉遗恨;活着出来,又愧对神州及赴义的战友。这种死亦恨,不死亦愧的心情,使傅山的后半生一直纠结,他在这种痛苦中煎熬。

二、内阁中书泪涔涔

顺治十二年(1655)秋傅山出狱后,顺治十六年(1659),郑成功、张煌言率领17万水陆大军围困南京,攻克芜湖。傅山得知后,急忙赶赴南京,他赶到之时,郑、张大军告败后退。他大失所望,返归故里,从此不再从事反清武装斗争。

傅山停止从事反清武装斗争后,把主要精力转移到文化方面,专心从事对传统文化思想的研究,进行诗文、书画的创作,从意识形态上探寻明朝灭亡的原因,并继续鼓吹反清思想。他在太原南郊的松庄读书、著述和创作,教授子侄,接待来访的志士、学者。

傅山画作

当时著名的学者如顾炎武、阎若璩、申涵光、李因笃、戴本孝、阎尔梅、潘耒等都曾拜访傅山,他们交流思想,抨击时弊,唱和诗文,切磋学问。他也外出访友、游览和行医。

傅山的许多著作就是在这一时期完成的。顾炎武曾于康熙二年春造访傅山,两位遗民相晤,感慨万分。顾炎武写下了《赠傅处士山》诗:“为问明王梦,何时到傅岩?临风吹短笛,劚雪荷长铲。老去肱频折,愁深口自缄。相逢江上客,有泪湿青衫。”

傅山和《如韵与亭林》:“好音无一字,文采会贲岩。正选高松坐,全忘小草铲。天涯之子对,真气不我缄。秘读朝陵记,臣躬汗浃衫。”

后来,傅山又有《晤言宁人先生还村途中叹息有作》:“河山文物卷胡笳,落落黄尘载五车。方外不娴新世界,眼中偏认旧年家。乍驚白羽丹阳策,徐颔雕胡玉树花。诗咏十朋江万里,阁我伧笔似枯槎。”

顾炎武和了《又酬傅处士山次韵》二首,两人相互敬佩和勉励。顾炎武在《广师篇》中表达了对傅山的推重备至:“独精三礼,卓然经师,吾不如张尔岐;萧然物外,自得天机,我不如傅青主。”两人成为知交。

顾炎武书法

傅山青年时期就有异端倾向,入清后“益放言自恣矣”,他把批判的矛头直指程朱理学,指责理学家的奴性,称之为“奴儒”。他痛骂康熙皇帝“以尧舜之冠,加于狗头之上,即可为尧舜乎?”他深入研究《老子》、《庄子》、《墨子》、《荀子》等子学著作,大胆地提出了百家之学,首开近代子学研究的蹊径。

康熙初年,为了缓和民族矛盾,笼络汉族知识分子,除正常的科举外,又开博学宏词科,举荐和起用民间知名学者。康熙十八年(1679),给事中李宗孔和兵科给事中刘沛先举荐傅山。他痛苦悲愤不已,以老病固辞,他的《病极待死》诗反映他当时的心情:“生既须笃挚,死亦要精神。性种带至明,阴阳随曲伸。誓以此愿力,而不坏此身。”

宰相冯溥劝他入朝谢恩,他以有病拒绝。冯溥强其入谢,他被人抬入皇宫,傅山望见大清门,泪涔涔下,仆于地,痛苦无可名状。第二天回返,冯溥以下官员皆出城送。傅山感叹说:“今而后其脱然无累哉”,他如释重负,是年傅山72岁。回乡后,有人称他“舍人”,则不答应,自称为民,自甘淡泊,僻居远村。

三、中国文化一巨人

傅山晚年,清贫如洗。他与爱子傅眉,相依为命,相互照应,切磋学问,有如师友。孰料康熙二十三年(1684)二月,傅眉病逝,四个月后,傅山也离开人世。遵其遗言,后人“以朱衣黄冠殓”之,“远近会葬者千百人”。

傅山书法

傅山一生好学,学富五车,时人誉之为“学海”。他广览群书,知识渊博,才华横溢,几乎在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都有猎涉和建树。他集哲人、诗人、画家、书家、语言学家、历史学家、医药学家于一身,堪称一代文化巨人。

傅山在《青羊庵三首》中曾说:“芟苍凿翠一庵经,不为瞿昙作客星。既是为山平不得,我来添尔一峰青。”傅山堪称明清之际横空出世的“一峰青”,与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等数峰并峙,在中国历史上占有光辉的一页。

傅山著述、创作宏富。除文学艺术作品外,共有26种,如《十三经字区》、《周易偶释》、《性史》、《周礼音辨条》、《春秋人名韵》、《左传人名韵》、《两汉人名韵》、《春秋地名韵》、《左传地名韵》、《老子注》、《庄子注》、《管子注》、《荀子注》、《列子注》、《墨子注》、《鬼谷子注》、《公孙龙子注》、《淮南子注》、《易解注》、《战国策批注》、《左锦》、《明纪编年》、《乡关见闻录》等。但散佚较多。留存至今的著作,主要有:综合性诗文集《霜红龛集》;医药专著有《傅青主女科》、《傅青主男科》、《小儿科》等,尤以《傅青主女科》最著名。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
  • 发表于 2022-03-02 20:58
  • 阅读 ( )
  • 分类: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