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八年华的吕雉为什么肯嫁给游手好闲,不务正业,混吃混喝,已是人到中年的刘邦?

这个问题有意思,估计有的人也好奇当时的吕雉20岁不到,是一个年轻漂亮的富家女,为什么要嫁给已经37岁,在县里臭名昭著的刘邦?

刘邦的条件并不赖

刘邦那个时代并没有现在的九年义务教育,读书所用的费用都得往自己的腰包里掏。穷人家的孩子基本上都读不上书,不是不想读,而是就算你读了也没用。


当时的社会并不是说你考试成绩好就能够录取当官,要录取当官的前提是你的家境得优越,这一杆子就直接把穷人全部打死。


而刘邦的父亲刘太公,家中有田,自己还有生意做,是沛县有头有脸的人物,所以刘邦从小的生活相比于常人过得更加滋润。这也是他到了一定的年纪后,便跑去读书的原因。因为以他的家庭条件,读了书,有了学问,自己在性格方面再好一点,基本上随随便便都能够当一个底层官员。


刘邦父亲条件不赖,刘邦自己也不赖。


刘邦在31岁之前,是游荡于乡间的游侠。所谓的游侠,类似于现在的黑社会性质,最主要的是讲义气。秦国兼并六国后,开始打压游侠。因为秦国自从“商鞅变法”以来,就认为游侠是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因此强力打压。


刘邦没办法,只能退出游侠组织,靠着游侠的立身之本——剑术,再加上他的家庭条件,稳稳当当的当上秦朝的底层官员泗水亭长。


刘邦这个泗水亭长虽然说官不够大,但好歹手下也管着两三个人,过往的人也得向他打招呼。


当上泗水庭长的刘邦并不老实,还保留着自己的游侠性格,手下有一堆兄弟,这一堆兄弟里面就有后来的汉朝开国功臣夏侯婴、樊哙、周勃等等。


刘邦自己是泗水亭长负责管理一方,手底下还有一大堆的兄弟听他的话。无论怎么说,刘邦也算得上是黑白两道通吃的角色,不得小觑!


容不得吕雉自己挑选丈夫


“酒罢,吕媪怒吕公曰:“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吕公曰:“此非兒女子所知也。”——《史记·高祖本纪》


从《高祖本纪》中,吕雉父亲吕太公与吕雉母亲吕大妈的对话中可以得知,吕太公是想学着吕不韦来一次“奇货可居”,将自己的这个女儿嫁给一位贵人,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间接促使吕氏的门庭扩大。


在吕太公的眼里,吕雉并不是自己的女儿,而是自己的“货物”。吕氏门庭能否扩大,就得看这个货物能不能找得到好买家。



沛县县令曾多次向吕太公请求,希望吕太公能将吕雉许配给他。一旦吕太公将吕雉许配给了沛县县令,那么他就是县令的亲家,可以说在当地足以达到一手遮天的地步了。可是吕太公就是不肯将吕雉许配给他。


到头来,吕太公却冒着与县令产生嫌隙的危险,将吕雉许配给了只管着十里的泗水亭长刘邦。当时的刘邦无论怎么看都比不过管理着一个县的县令。这明显是亏本生意,这也是为什么吕大妈一听到吕太公将吕雉许配给刘邦后,就怒斥吕太公的原因。


基本上可以肯定,不到20岁的吕雉不可能会心甘情愿的嫁给一个37岁从未见过一面,而且声名狼藉的刘邦。但在那个重男轻女的时代由不得她,除非她去死。


为什么吕太公会看上刘邦


“单父人吕公善沛令,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沛中豪桀吏闻令有重客,皆往贺。萧何为主吏,主进,令诸大夫曰:“进不满千钱,坐之堂下。”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谒入,吕公大惊,起,迎之门。吕公者,好相人,见高祖状貌,因重敬之,引入坐。”——《史记·高祖本纪》


吕太公一家一开始是住在单父,但是不知道什么原因得罪了人,才跑到沛县来居住。而刘邦当时虽然说官职没有沛县县令那么大,但是却吃得通黑道。一旦自己的亲家吕太公出了什么事情,刘邦绝对不会坐视不管。


要知道,刘邦的社交圈子可比那个沛县县令大得多。刘邦是泗水亭长,管理当地治安的同时也管理着当地的邮政。泗水亭是属于当时的高频路段,时不时就会有各种人从此地路过。而路过此地,难免要与刘邦见面,与刘邦见面的次数多了,以刘邦的游侠性格,难免会成为朋友。


久而久之,刘邦便组成了一张属于自己的关系网,这张关系网笼络了当地的三道九流,民间势力。


《史记》记载吕太公是因为看面相看中刘邦的,这种可能我觉得不太可信。从吕太公一家能够活着逃出单父来看,他得罪的应该不是政治势力。如果得罪的是政治势力,政治势力敢明着来,他早就没了。


所以应该得罪的是民间势力,而刘邦恰好在民间也有一定的势力。如果和刘邦结成亲家,刘邦从中周旋,能保吕家平安,所以吕太公才会将吕雉许配给刘邦。


总结


吕雉虽然一开始嫁给刘邦是相当的亏,简直连裤子都亏掉了,明明不到20岁,却嫁了个37岁的男人。但最后证明她不亏,反而狠赚。如果他没有嫁给刘邦,西汉也不会有吕太后,《史记》上也不会有吕太后本纪,她吕家也不会辉煌一时。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
  • 发表于 2022-01-13 16:45
  • 阅读 ( )
  • 分类: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