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肘子也就是猪的腿部,现在在我们看来是相当美味的美食,特别是红烧之后,那种味道真的是让人难以忘怀。然而当时乾隆皇帝赐给那些大臣的猪肘子,那些大臣却都不想吃,都给了喜欢吃肉的纪晓岚。其实并不是那些大臣们不想吃,而是这些猪肘子在他们看来根本吃不下。
我们平常吃猪肘子,如果不红烧的话,都会沾着一些调味品吃。然而当时那些大臣们所吃的猪肘子可不能够红烧或者沾调味品,因为他们所吃的猪肘子跟我们的不同。
我们吃的猪肘子基本上都是上大街买回来,怎么好吃就怎么样做。那些大臣们吃的猪肘子都是乾隆皇帝在祭祀日赏给他们吃的。祭祀所用的猪必须得是煮,而且必须半生不熟,煮的时候不能够添加任何调味品进去,吃的时候也不能添加任何的调味品进去吃,不是不想添加,而是不能添加。
清朝皇帝的先祖没有入关之前的日子相比于入关之后的日子,简直是天壤之别。入关前虽然是游牧民族,守着一大堆的牛羊,但是这些牛羊却不能够想吃就吃,因为得要用这些牛羊去跟明朝换取锅碗瓢盆,或者用来换一些钱买衣服布料。因此,吃肉的时候得看着吃。
先祖们过得如此辛苦,作为子孙,虽然说现在坐拥天下,天天山珍海味,但也不能忘记先祖们的辛苦。先祖们在吃肉的时候不加调味品也能吃得进去,现在的我们不加调味品也得吃得进去。所以在吃祭祀胙肉的时候,绝对不能当着先祖的面掺杂调味品吃。
乾隆皇帝也明白,这种半生不熟的猪吃起来一点都不好吃。所以当猪分割完毕,皇帝都会将好吃的部分挑出来自己吃,不好吃的部分赏给待卫或者臣子吃。待卫、臣子心知肚明,这种猪肉吃起来相当的难吃,运气衰的话说不定还会当着皇帝的面吐出来。明知难吃,还得笑呵呵的收下,叩谢皇上大恩大德。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久而久之有的人就想出一个办法。那就是用一张糯米纸不断的浸泡各种调味品,反复晾晒,当到了祭祀日的当天,就将这张糯米纸塞到袖子里面。皇帝的白切猪肉发下来后,就用这种糯米纸包着吃。当热乎乎的肉碰干糯米纸,就会将糯米纸中的味道激发出来,吃起来不算太过难吃。但这种方法只限于待卫使用,臣子们不敢用。因为他们的袖子要塞奏疏的,一个不小心被皇帝闻到味道的话,那可是要掉脑袋的。
对于那些臣子而言,要说最难吃的是猪的哪个部分,那当属猪肘子,一层厚厚的皮里面包着厚厚的脂肪,最主要的是还不熟,吃起来特别费劲,没有一时半会儿肯定是吃不完的。因此皇帝都会让臣子们带着肘子回到家再吃也行。
猪肘子是皇帝的御赐之物,就算给那些大臣们吃了熊心豹子胆,他们都不敢扔。一旦扔了,被仇家看到的话,仇家肯定会去跟皇帝打小报告,到那时就得吃不了兜着走,脑袋都得搬家。
乾隆时期,纪晓岚是出了名的爱吃肉,据说他一壶茶就能够吃掉五六斤的肉,天天都能吃十几盘的肉。所以当那些大臣出了宫门后,都会捧着个猪肘子,等待纪晓岚,将猪肘子给纪晓岚吃。喜欢吃肉的纪晓岚对于别人送给他的猪肘子都会笑呵呵的收下,坐在回家的轿子上,笑哈哈地吃着猪肘子,满脸的油水。
对于乾隆皇帝而言,他根本不在乎你是自己吃,还是给别人吃。反正一头祭祀的猪就在那里,必须得要分完,分完也得吃完,不吃完就是对先祖的大不敬,找死。
有的人看到这就要说了,难道没有煮太熟的猪肉就不好吃吗?其实没有煮太熟的猪肉也能吃,但这仅是对于百姓而言,对于那些天天吃山珍海味的官员而言,这种肉别说吃了,闻着就想吐。
在末尾顺便说一下,乾隆皇帝将猪肘子赏给官员,然后官员们将猪肘子给纪晓岚吃的这个故事是出自于野史,真实的史书中并没有这个故事。之所以野史会出现这样的故事,是因为这篇故事的著作人想凸显出当时社会的黑暗,百姓们想吃肉都吃不起,而官员们却吃不下。
真实的史书当中,一般情况下皇帝不会将祭祀的猪肉赏给臣子,而是只赏给侍卫。如果说赏给臣子的话,臣子想当着皇帝的面吃就吃,不想当着皇帝的面吃也行。这是皇帝赏的肉,而且肉上还沾着皇帝先祖的“口水”,臣子们都舍不得吃,会将这块肉带回家。回到家后,将这块肉放到自家的祠堂里去,以显示自己的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