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毅,蒙恬两兄弟是秦始皇时期的两位重臣,蒙毅主内,蒙恬主外,一文一武。蒙毅,蒙恬都属于那种刚正不阿的人,不是他们不想支持秦始皇的长子公子扶苏(当时扶苏并不是太子),而是他们想支持也支持不了。同时也不是他们不想反抗,而是反抗不了。
蒙氏家族三代为秦国效力,是秦国朝堂上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蒙氏家族最先来到秦国的是蒙骜,也就是蒙毅、蒙恬的爷爷。刚来到秦国的蒙骜根本没有出头的机会,因为当时正逢秦昭襄王时期,白起太猛,把他压得死死的。
蒙骜的高光时期是秦王政初年,被封为将军,持续不断的为秦国征战,基本上战战都赢,直到秦王政七年战死沙场。
嬴政对于这位老将军相当的熟悉,这也为他日后重用蒙毅,蒙恬打下基础。蒙骜死后,他的儿子蒙武接替了他的位置,同样入军为将。由于当时秦国又出了一位猛人王翦,蒙武虽然说有心,却出不了力,只能充当副将。
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蒙氏家族迎来高光时期。蒙恬接受秦始皇重任,率领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大获全胜。驱逐完匈奴,就地修筑长城,以防匈奴再次入侵。
蒙氏家族三代为秦国效力,秦始皇对于这一点相当的清楚。因此秦始皇相当的看重蒙氏家族。蒙恬在外修筑长城,而他的弟弟蒙毅则在秦朝朝中担任上卿一职,上卿一职足以媲美丞相一职。蒙毅虽然不是丞相,但却有着丞相不能够有的待遇,那就是与秦始皇坐同一辆的车子,还能够时时刻刻跟在秦始皇的身边。
哥哥蒙恬在外统领三十万大军,弟弟蒙毅担任着秦始皇心腹一角,满朝文武没有一个人敢得罪他们兄弟俩,没有一个人敢跟他们兄弟两争宠,他们兄弟俩被朝中的大臣中称为“忠信大臣”。
历史这种东西,有的时候说起来也挺奇怪。秦始皇的最后一年,秦始皇依然在巡游天下。当秦始皇巡游到平原津时,突然间感到自己的病情加重,连忙派遣蒙毅到名山大川去祈祷。蒙毅前脚刚走,秦始皇后脚就驾崩,紧接着就出现了“沙丘政变”。
如果说蒙毅不走,那么身为秦始皇心腹的他肯定会在秦始皇的身边看着秦始皇写出人生当中最后的一封诏书,然后将这封诏书发出去。在这种情况下,赵高这种小人根本没有机会篡改诏书内容。但是意外却偏偏发生了,造化弄人。
当政变集团赐死公子扶苏的假诏书传到北方边境时,公子扶苏泪流满面的就要自杀,但是蒙恬却阻止了他。诏书中的内容太可疑,秦始皇是叫他们到边境修筑长城的,但是诏书中的第一个罪名就是他们佣兵几十万却未开阔一丁点土地,这个罪名前后矛盾。
而且公子扶苏身为秦始皇的长子,自己的家族三代为秦国效力,秦始皇相当的看重信任自己的家族,没有理由会将长子与自己一同赐死。
蒙恬希望扶苏先不要自杀,再去求证一下也不迟。然而愚孝的扶苏却不听,来了一句:“父亲要儿子去死,还要请示什么!”接着就自尽了。扶苏虽然自尽了,但是蒙恬却不肯自尽,结果被关押了起来。
就扶苏这个样子,你想支持都支持不了。
蒙毅的手中并没有兵马大权,他的哥哥蒙恬手中拥有兵马大权,只有他的哥哥才能够造反,拼死一搏。但是随着扶苏一死,造反成了梦话。
跟随着蒙恬到边境修筑长城的那三十万大军都是秦国开国的那批大军,每一个都对秦国忠心耿耿。如果说蒙恬跟这些将领说要造反,那么这些将领肯定鸟都不鸟他,更有甚者还有可能会将他押起来。你家三代为秦国效力,但是你的身体里却没有流着秦国统治者的血脉,我们凭啥支持你。
如果说扶苏伙同蒙恬造反的话,那么基本上就妥了。自从周朝以来,“兄终弟及制度”随之崩塌,迎面而来的是“嫡长子制度”。秦始皇虽然没有立皇后,没有嫡子,但是扶苏却是妥妥当当的长子,他不是继承人,谁是继承人。
三十万秦军认定蒙恬是他们的领导者,知道扶苏是秦始皇的长子。在这种情况下,扶苏一旦振臂一呼,秦军即可随着直道,直踏咸阳,但扶苏一死,没有了拥护的对象,一切皆成空话。
总结
自认天下第一,功盖三皇五帝的秦始皇怎么想都想不到,自己的诏书竟然被别人当成了废纸,自己立的继承人竟然被人给诈杀掉。“沙丘政变”的主要责任人是秦始皇,如果不是他太渴望长生不老,不想立太子承认自己会死亡,秦朝估计也不会二世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