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秦始皇的得力助手,在秦始皇攻灭六国的计划当中,李斯担任了不可或缺的角色。从秦始皇亲自掌权的第一天开始,他就明白他所处的时代就是历代秦王所希望看到的时代。
此时秦国所占有的领土已经比山东六国加起来还要多,攻灭六国势在必行,但是先灭哪个国家成为了当时秦始皇最为头疼的问题。
一旦灭了山东六国中的一个国家,那么其他国家肯定会感到前所未有的危机,极有可能引发再一次的合纵。所以所灭的第一个国家一定要快,震慑住其他国家,避免其他国家合纵攻秦。
当时秦廷上有两种主张,第一种主张是先灭韩,提出者是李斯,理由是韩国弱小;第二种主张是先灭赵,提出者是韩非,理由是韩国弱小,是秦国的属国,秦国完全不必要大费周折,到时候韩国自己会投降。
韩非是韩国公子,主张灭赵有很大的可能就是为了保韩。秦始皇的灭国第一战,要的就是快,而灭赵的话,战事一定会拖延很久,到时候山东列国一合纵,秦始皇的头肯定又得疼好久。
秦始皇是明君,他相当明白这一点。
所以当时的秦国重臣李斯、姚贾,抓住这一点,共同向秦始皇进言:“韩非的母国是韩国,他绝对会帮助韩国,而不会帮助秦国。如果说大王不处死他,而是将他放回韩国(此时的秦始皇对韩非已经有了一定的排斥感),那么韩非肯定会成为秦国兼并六国的阻碍。”
秦始皇一听,觉得是这么个道理,但是秦始皇却认可韩非的学问,并没有直接杀掉韩非,而是将韩非关入监狱当中。
李斯清楚自己这位同门师兄弟的本事大于自己,如今他已经受到秦始皇的赏识,如果说他依旧活着,那么自己的地位肯定会受到影响,所以李斯心一狠,毒死韩非。
后来证明李斯先灭韩的主张是对的,但这也透露出了李斯的性格,李斯是一个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能够不择一切手段,荡平一切障碍的人!
李斯跟胡亥的关系并没有赵高跟胡亥的关系那么亲近。李斯是丞相,胡亥是皇子,李斯碰上劳模皇帝秦始皇,在工作方面不敢有一丁点的懈怠,自然没有时间与皇子们接触。
但为什么后来李斯宁愿帮助胡亥成为皇帝,也不愿意帮助自己的女婿扶苏成为皇帝呢?
原因很简单——利益
赵高是秦始皇的贴身随从,秦始皇一死,第一个知道的人就是赵高。由于秦始皇一直不肯承认自己会死的这个现实,所以一直未立太子,因为一旦立了太子,就等同于承认自己会死。
秦始皇弥留之际,命令赵高写下诏令,命在北部边境担任监军的扶苏回咸阳主持葬礼,其中的意思很简单,就是立扶苏为自己的继承人。
可是诏令还没发出,秦始皇就已经驾崩。这时的赵高不知道从哪里吃了熊心豹子胆,竟然扣押着秦始皇的诏令不发,还找来胡亥,意图说服胡亥发动政变。
胡亥一开始是拒绝的,认为这是父亲的决定,自己身为儿子没有理由违背父亲的决定。但是后来却同意了赵高的所作所为,毕竟从天上掉下来的皇位,是个人都会要。
搞定了胡亥,第二个要搞定的人就是李斯。当时的李斯担任丞相,手中握有大权,如果说不搞定李斯,自己的计划一败露,估计连咸阳都回不去。
李斯一开始也跟胡亥一样,扭扭捏捏,不肯同意。但是在攻心高手赵高的不断攻心下,李斯最终还是答应了赵高的计划。
李斯之所以答应赵高跟赵高狼狈为奸,不是因为他想背叛秦始皇,而是他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不得不背叛秦始皇。
第一,扶苏是儒家弟子,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儒家讲究理想世界,法家讲究现实,从根源上就不同,治国理念也会不同。到时候身为法家弟子的自己,肯定会跟儒家皇帝不断的发生政见矛盾,地位岌岌可危。
第二,自己论哪点都比不过蒙恬。对秦国的功劳,虽然说自己在秦始皇攻灭六国的过程当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要知道蒙氏家族三世效忠秦国,为秦国立下的功劳足以与自己媲美,甚至超过自己。
比功劳比不过蒙恬,比人气一样比不过蒙恬。蒙氏家族三世效忠秦国,在秦国当中所有的人气,不是他一个初来乍到的新人能够媲美得了的。
最重要的是,蒙恬与扶苏在长城建立起了非同一般的关系。
扶苏一旦继位,没有任何理由会再重用自己。
而自己当初主张焚书的主见,几乎得罪了全天下的读书人。自己一旦失势,儒家皇帝扶苏继位,全天下的读书人肯定会一拥而上,恨不得将自己踩死,到时候自己可能连命都保不住。
一想到这,李斯肯定会想起秦国历代的相邦重臣,哪一个到了晚年都落得个不堪的下场,特别是秦孝公时期的商鞅,被五马分尸。
为了自己的地位以及自己的人身安全,李斯没有任何理由去帮助一个可能会将自己置于死地的人,就算他是自己的女婿也不行。
堂堂大秦王朝第一任丞相,竟然会在这种关键时刻做不出为秦朝献身的举动,如若秦始皇还活着,百分百会摆免李斯。
说句实在话,这一切的缘由还是源自于秦始皇。如若不是他死活不肯承认自己会死亡,不早早的立太子,赵高也不会有机会了;如若不是他太过自大,太过自信,认为自己天下第一,没有人敢违背自己的意愿,忘记了一点,死人是做不出任何举动的,诏书也不会发不出了。
大秦帝国的灭亡,他秦始皇多多少少也得担上一部分的责任。
今天,有什么经验需要分享呢?
立即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