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人养老为何如此难?
作者: 昆明财税服务平台
说实话,收入水平决定了我们的养老难易程度。农村老人养老难的根本原因,实际上还是收入水平太低。
2019年,我国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是30733元,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是42359元,而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16021元。农村仅相当于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7.8%。
实际上,一直以来我国都是城乡二元结构体系社会。建国时,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是99.5元,而农村只有44元。1978年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343元,农村居民134元。上面几个数字,都是全年的收入啊。
人的支出很多是刚性的,比如说衣、食、住、行。维持完基本生活以后,能够攒下的积蓄自然就不多,能够用于养老方面的能力也就更弱。
2019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8063元,而农村居民消费支出是13328元。也就是说城镇居民每人可以积攒14296元,或者将这笔钱用于非基本生活消费;而农村居民只能攒下2693元。攒钱能力,农村只有成真的不足1/5。
我国最初的退休制度并没有考虑农村。1951年《国务院关于工人、职员退休处理的暂行规定》,适用范围仅包括企业、事业单位和国家机关、人民团体的工人、职员,并不包括农民。
按照国家最初的设想,农民的养老问题是想通过农村公社化运动予以解决。当时的农民也是通过挣工分的方式进行按劳分配,最后按照工分多少分得粮食。不过对于老年人和体弱多病的人予以照顾。农村还建立了五保制度,对于孤寡老人给予特殊的保障。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也在时间建立农民的养老保险。2009年国家推动新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试点,通过个人缴费、国家补贴、集体补助的方式,建立起农村的养老保险制度。
对于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国家设置得非常灵活,缴费档次从每年100元到几千元不等。每年一般都是10月份以后开始缴纳,而且对于低保户等特殊群体国家会代为缴费。为了鼓励大家缴费,国家还会给予一定的缴费补贴,和个人缴费部分一起进入个人账户。
由于个人缴纳的钱数,全部在个人账户里,如果没有领取完参保人就去世,可以有继承人继承,也就对于农民的整个家庭不会亏本。这也是国家对他们的一种福利保障。
除了个人账户养老金,还有国家给予的基础养老金。基础养老金全国设有最低标准,从2020年7月1日起,由88元上调至93元。地方政府可以根据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额外提升标准,全国多数地区都在120~170元之间。不过一些城市甚至能达到500元以上,比如说无锡市是每月500元,北京市是每月820元,上海市是每月1100元。
说实话,很多农民对于新农村养老保险还处于初步认知阶段,很多人按照低档次缴费,因此产生的养老待遇不高。2019年,全国城乡居民人均养老金月待遇只有162元。
目前来看,农民如果养老金不够的话,只能依靠继续劳作或儿女养老了。希望随着国家城镇化的不断推进,能够让越来越多的老农民能够洗脚上田,安享晚年。#理财大赛第三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