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人比不了城市人,农村人的养老到底应该靠谁?
作者: 昆明财税服务平台
计划经济时代农民如何养老呢?
过去我们国家的养老制度非常复杂。当时企业职工的退休制度是建立在用人单位养老的基础上;农民的养老是建立在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基础上,由公社保障养老生活。
改革开放后出现养老模式的改变后来,由于我国推动经济体制改革,对于国有企业的用工方式进行了完善,也涌现出了一大批个体、私营和外资经济用工主体。
大家都知道,成为企业职工,生产资料是由企业掌握。为了保障职工脱离生产资料之后,也生活有所依靠,特别是老年以后老有所养,1991年我国才建立了养老保险制度。不过,由于国有企业是国家的经济命脉,企业所有并没有平均分配给职工。因此,国家采取的是对于实施养老保险制度以前的凭借职工档案认可连续工龄可以视同缴费的方式。《社会保险法》中明确规定,视同缴费年限期间的社会保险费由国家承担。
农民的养老保险制度。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按照最初的设计这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可是,随着国家推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集体土地的承包权平均分给了农民,相当于直接把生产资料分给了农民。让农民通过自主经营的方式积累财富,用于保障养老。
由于个体经营的风险很大,国家首先建立了农村低保制度、国家扶贫制度。2002年以来,国家又建立起了新农村合作医疗、新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后来这两种保障又并入了城乡居民养老和医疗保险体系,实施城乡居民统一待遇标准。通过农民个人缴费,国家给予一定补贴的方式,为农民建立起医疗和养老保障。
比如说2020年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缴费,个人缴费280元,国家补贴不低于550元,国家出资占大头。
按照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机制,对于当地建立新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以前已经年满60岁的老人,可以无需缴费直接领取基础养老金待遇,目前全国基础养老金待遇最低标准已经提升至了93元每月。各个地方政府可以根据当地的财政收入情况,对于基础养老金进行额外提升,全国有很多地区养老金普遍在100~200元之间,个别地区甚至超过了500元,上海市达到了1100元每月。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个人缴纳的部分全部进入个人账户,相当于自己为自己积攒的一部分养老金。如果没有领取完毕,参保人去世的话,国家会将余额有继承人继承;如果领取完毕了,国家会补贴等额的个人账户养老金,保证退休待遇不变。而且国家还会给予个人一定的缴费补贴,一起进入个人账户,提升个人账户养老金。有条件的村集体,也可以给予集体补助。
2014年国家推动户籍制度改革以后,农民实际上也可以通过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过去的农民,只能通过农民合同工的方式参加职工养老保险。参加职工养老保险以后,实际上有关退休待遇跟城镇职工没有太大区别。不过一些地区还对女性农民合同工退休年龄确定为55周岁。
总体来看,农民收入水平还是比较低。2019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42359元,而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16032元。如果说负担职工养老保险困难,那么应当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档次有很多,还是建议高一点档次缴费。
至于依靠自己攒钱养老的模式,说实话,要应对积蓄安全管理和长期通货膨胀贬值的风险,一般只建议自己储蓄一定的继续应对医疗或其他意外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