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员工现场改善能力?
作者: 昆明财税服务平台
改善(KAIZEN),持续改善(Continuous Improvement),是精益化生产的重要思想,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和改进作业动作,实现消除浪费和创造附加价值。
意识的提升和思想的改变是改善能力提升的前提1、思考是实现改善的核心:改善就是要改变,改变现有的流程、设备、作业方式等等,只有通过深入的思考,才能实现优化,实现改善,没有经过思考的改善都只是浅显的表面改变。
2、打破常规的思维,抛开现有的生产思想:总是听到“从我进公司开始就一直是这样做的”,“我们现在的方式也没有什么大问题”,“你改变又要投入人力和财力”等声音,推行改善前要改变员工默守陈规的守旧思想,帮助员工接受改变。
3、发现问题要第一时间实施改善:改善的过程就是不断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问题不能拖延,要立即行动,如果把问题留给明天或者留给交班的人员,问题的解决就停滞了,通常的结果就是不了了之。
4、改善不在大小,不纠结改善效果是否100%:大改善都是由小改善积累而成的,在全员参与的过程中,基层员工提出的改善大多是自己作业中的小问题,而这些问题正是提升生产效率和消除浪费的关键。
每一个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多次改善,所以不要纠结每一次的改善措施没有达到100%的解决问题。
5、改善不要闭门造车,要接受大家的意见:一项现场改善涉及到多个部门,例如工装夹具设计、测试软件改进、生产员工的执行等,改善措施在执行前要经过多部门评估,不要只站在自己的立场考虑问题。
6、改善没有尽头,尽善尽美是我们的目标:问题总是在持续发生,解决了现有问题又会产生新的问题,企业改善要保持延续性,避免出现领导不关注下面就不执行。
改善可以分为三个不同层次,要层层递进A、第一层次,解决遇到的单一问题,对于遇到的问题通过制定对应的措施使问题得到解决。
B、第二层次,制定预防措施,避免问题重复发生,对问题发生和解决的过程进行分析和总结,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大部分企业都没有突破这个层次,相同的问题总是重复发生。
C、第三层次,优化流程和系统,从孤立的问题中发现流程中的不足,梳理问题产生的关联部门在执行哪些需要改善,从制度上管控风险。
分析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改善的基础,几个方面可以帮助大家完成问题分析,
1、三现原则:现场,现物,现实:就是要从办公室去到问题现场,亲自接触现场的实物,了解到问题的真实情况,现场改善要紧紧抓住现场。
2、5W2H分析法:大家在工作中使用比较广泛,
What :问题的对象是什么?是产品?设备?良率?
Who:操作人员是谁?谁发现和反馈的问题?
When:问题是从什么时间点开始的?持续了多长时间?问题发生的频率
Where:问题发生在哪个工序?哪个流程?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
How:问题发生的过程是怎么样的?
How much:问题的影响程度如何?良率降低,材料报废等
3、特性要因图<鱼骨图>:组织多人讨论,采用“脑力激荡法”,从人、机、料、法、环、测等方面,按照主次关系,一层一层的深入分析,直至找到问题的真正原因。
其他也考虑使用因果图法等,如果能利用好上面三个方法完全可以很好的完成问题分析。
现场改善的方法有哪些?要考虑哪些精益思想?1、精益生产需要消除的七大浪费:不良品浪费、过量生产浪费、搬运浪费、动作浪费、库存浪费、等待浪费、加工浪费,改善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消除浪费,提高效率,创造更多的效益。
2、IE改善手法,几种IE的手法对于改善非常实用,篇幅有限不做详细说明,
时间价值分析:这里需要掌握价值分析、标准工时测量、生产线平衡相关知识,例如其中的VA/NVA,秒表量测法,ECRS,VSM等。
动作分析法:这里有动作要素分析,预定时间标准法(PTS),模特法,双手并用法。
联合工序分析法:这里主要是人机配合研究,制作共同作业分析图表,挖掘出等待的时间,获得最大机器利用率,提高线平衡。
工厂布置分析法:这里主要是Layout 设计,综合考虑人流、物流、信息流,生产流程设计和安全因素等。
3、目视化管理:有六定法,看板管理,安灯管理,6S管理等
4、PDCA:最终改善目标是通过不断的小改善实现的,每次改善都是P-D-C-A的过程,也是对改善效果检查和确认的过程。
现场改善涉及的内容太多,确实没有办法通过一篇文章来全部讲解,管理者要培养自己改善的欲望,改善的速度,要带领团队一起参与改善,把改善变成一种习惯。以上是关于如何提升员工现场改善能力?的分享,希望回答能够对你有一定的帮助,欢迎大家留言讨论,精益到家将持续给大家带来生产运营和精益改善相关的文章,
如果你喜欢请点赞、转发支持一下,谢谢!文章来源:网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