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企上班代表一种身份吗?从国企辞职是一种身份的丢失吗?
作者: 昆明财税服务平台
所谓身份,这是一个陈旧的概念,但现在依然残存一点身影。比如,当你办理退休前,还是会查你的档案,你的身份是干部,好,你可以60岁退休。你的身份是工人,你可以55岁就退休。这个身份,还存在于档案里。
广义的身份,就是国企的国民身份和国家人的荣誉感以及主人翁精神。
我曾经从国企派到私企帮助工作,我感觉国企人的身份,广义的和狭义的都存在。比如,我去某私企外派帮助工作,就感觉自己融不进那种文化,自己身上的国企属性依然存在,比如,比较讲大局,讲奉献,讲责任。用私企人的说法就是还带着“酸腐味”,但这种味道是客观存在的。你在国企多年,自然就会被熏陶了。
狭义的国企身份,现在已经有多个身份了,这是历史客观原因造成的。在上世纪90年代及以前,国企职工是国民所有制身份,就是常说的国家干部、国家工人,吃国家饭的。比如,中专学历以上毕业的,进入国企,就是干部身份。技校毕业生或者社会招工进去国企就是工人身份。优秀的工人,可以聘到管理(干部)岗位上,那时候就叫“以工代干”,身份还是工人,但干着干部的活。
上世纪90年代后期,国家实行合同制,身份就更多了。原来的国家干部和国家工人,叫做原正式工,很多福利待遇是不一样的。后来招聘的“正式工”,叫新合同职员工,也是正式工。还有其他身份用工,比如,劳务派遣工、业务外包工、大集体工、协议工、临时工,等等。
近年来,国家提倡打破身份概念,都叫“企业员工”,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的,就叫合同工。没有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的,叫做劳务工、外包工,等等。
但这个身份,并没有完全消失。比如,现在国企员工退休前,依然要查档案,证明你的身份。比如,女员工,如果身份是工人,可以50岁退休,身份是干部,可以55岁退休。很多女员工,为了早五年退休,提前把干部身份改为工人身份,提前五年办理退休手续。这个身份的概念,依然存在。
那么,还有一个精神层面的身份。
国企员工的国家身份认同感。以前,提倡主人翁精神,爱厂如家,员工是企业的主人,是企业的家人。市场经济之后,这个提法不提倡了,因为让你下岗的时候,再提家人概念不合适了。但是这个家人身份的烙印还在,刻在骨子里的。私企减人,拿钱走人。国企减员,员工是要堵大门的,不愿意离开奋斗一生的“家”。
即使现在的国企,依然加强DJ工作,加强ZZ思想建设,党政工团齐抓共管,以国为重,讲ZZ讲规矩讲奉献,这种精气神是与民企私企要求不一样的。国企对员工从严要求,狠抓工作作风,也抓生活作风,国企员工在社会上就是要从严要求自己。从法律上讲,国企员工是国家公职人员,犯了经济错误,罪责要比民企私企重一倍以上。这种国企身份,也是客观存在的。
国企员工到一定职级,是可以调动到公务员或事业编队伍里的。国企的国家公职人员身份,依然存在。比如,国企董事长交流去当省长、市长、shuji。市里的处长也可以交流去国企当总经理。
根源上来说,精神层面的国企身份就是那种精气神。我本人曾经从国企被外派到私企,就是这种私企需要学习国企的经验,希望国企派人帮助他们实施一些国企的组织建设和文化建设。也许,这也是一种国企精神吧,可以体现在国企员工身上。
文章来源:网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