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地方的事业编制工作人员不享受公车补贴和绩效奖?
作者: 昆明财税服务平台
按照目前各地推行的事业单位公车改革制度规定,事业编制工作人员基本上都不享受公车补贴,而是采取实报实销的制度,也就是说不会像公务员一样,在工资内按照一定金额发放定额补贴,而是按照规定报销因公而产生的交通费用。
至于为什么要如此做,大体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事业编制人员数量太大。全国大约有事业编制人员3000多万,而公务员只有700多万,是公务员的四、五倍。如果所有事业编制人员都按月发放公车补贴,那是一笔庞大的金额,财政支出会有很大的负担,是节省不了钱的,而按照分析,公务员的公车改革是会节省开支的。
第二,事业编制人员的性质比较复杂。事业编制人员分为财政全额拨款,财政差额拨款和自筹自支三类。如果享受公车补贴,这三类性质的事业编制人员要不要有差别?差别如何?这都是不好定量的。所以实行统一的公车补贴是不现实的。
第三,事业编制人员当中很多都不需要公务出行,之前也不享受公车,自然在公车改革之后,也不能享受公车补贴。像一些学校、医院,基本上都是学校、医院的行政人员才有较多公务出行,普通教师和医生只需到学校上课和到医院给患者看病,基本不需要公务出行的。所以不享受公车补贴也是很正常的。
总体看,公车改革的目的是为了节省开支的,如果改革后,用于公车补贴的经费比之前用于公车的费用更多,那么就失去了改革的意义。事业编制人员发放公车补贴肯定会多于原来公车使用的费用,所以事业编制人员不享受公车补贴就是必然的了。
至于绩效奖,应该是指的年度考核奖励性绩效。这个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一般都是有的,只不过有些地方事业编制人员的年度考核奖励性绩效比公务员的要少一些。这也是很多事业编制人员想要考公务员的原因。但有些地方也有例外。我所在的南方地级市,财政全额拨款事业编制人员的年度考核奖励性绩效并不比公务员的少,因为事业编制人员的年度考核奖励性绩效经费是按照人均不低于公务员来配给的。至于其他性质的事业单位,因为自身就有经营收入,单位可能会根据自身的经营收入情况来发放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