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上了年纪的人喜欢去银行买理财产品呢?
作者: 昆明财税服务平台
现在去银行柜台买理财的大爷大妈,平均年龄至少得60岁吧?
如果倒退到上世纪80~90年代,他们大约30岁,正是家庭的中流地址,是社会上财富最集中的群体。
那个时候,“理财”这个词还没被创造出来。
当时,如果一个家庭攒了点钱,往往就是去银行存成定期存款,要么就是买国债。90年代的银行存款利率非常高,动辄可以到10%:
我是80后。小时候,父母发了工资,第二天我妈就会去银行,把一部分工资买成定期存款。我爷爷、姥爷也会把每年积攒的退休金,委托我妈买成五年期国债。
2000年之前,我国金融市场还相对不太成熟,适合家庭理财的渠道很少。
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对于一个家庭而言,存定期、买国债,就等同于“理财”了。
2001年,我国加入WTO,在这之后,各大国有、商业银行才开始逐步开发理财产品。
很多人去银行存款时,在柜员的介绍下,逐渐认识了理财产品,并开始积极配置。
我记得,我家买的第一款理财产品是民生银行的,一年收益率接近9%,而且本息保障——现在,保本不保收益的银行理财,收益连余额宝都跑不赢。
于是,在存款利率逐步下降的情况下,收益高、有保障的银行理财产品成为了家庭理财的首选。
如今,
90年代的先生太太们,变成了满头白发的大爷大妈,但他们当初养成的购买银行理财的习惯,一直延续至今;
虽然这段时间我国金融市场发展迅猛、日趋成熟,投资理财渠道越来越多,但银行理财依然是风险最低的产品,上岁数的人买了踏实,后面不用操心;
更关键的是,大爷大妈们知道,只要去银行说要买理财,就会有工作人员悉心介绍,然后帮他们挑选、填单子。大爷大妈要做的,就是存够钱、输密码就妥了。
对于大爷大妈来说,还有比买银行理财更方便、体验更好、风险更低的理财渠道吗?
文章来源:网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