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一个人从来没有一点坏心思,更没有肮脏无耻的思想,为什么总是被人误会?
作者: 昆明财税服务平台
还记得曹操杀吕伯奢的故事吗?
当年曹操在洛阳刺杀董卓未遂被抓,后来被陈宫救下后,曹操与陈宫慌慌忙忙一起逃窜至曹操的一个故人那里。曹操的故交吕伯奢是一个善良好客之人,见到曹操后异常开心,于是吩咐家人杀猪款待二人,自己便前往西村去买酒;大家都知道曹操疑心很重,听到吕伯奢的家人在磨刀的声音,误以为吕伯奢的家人的要杀死自己,于是曹操尽杀吕氏的家人,离开吕家准备逃亡别处,却又遇见买酒归来的吕伯奢,曹操因担心吕伯奢会告发自己,于是又挥剑砍死吕伯奢。陈宫因此而责备曹操大不义,曹操有句经典的回答:"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这个故事中的吕伯奢就是一个“从来没有一点坏心思,更没有肮脏无耻的思想”之人,却被曹操误会,导致家人尽失,自己也成为了曹操的刀下之鬼。可怜吕伯奢就这样不明不白、为了款待曹操杀猪宰羊而导致自己的悲剧。细细分析一下,为何好人总是被人误会?
究其原因,其实就是人总会从自己的眼光、自己的出发点去考虑别人。中国有一句很有名的俗语,叫“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意思是说,说话的人冒出一句话,其实并没有任何意思,只是就事论事说了一件事情,而听到的人却会从自己的角度、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经历对说话的人的内涵做出判断。这倒让我想起一个和很经典的故事:一位领导工作非常繁忙,常常加班到很晚才回去;一天,领导遇到自己的上级,上级拍着领导的肩膀心疼地说:你呀,别只顾自己的工作,忘记了自己的家人,工作是永远做不完的。年纪不饶人啊,该休息就要休息。大领导本来是出于关心下属说出的一番话,却被领导领会成“这是不是嫌弃我年龄大了,让我靠边站啊”。
还记得北岛的一句著名的诗句吗?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卑鄙的人永远会站在“别人也是卑鄙之人”的观点来看待别人,而高尚者只能用高尚来证明自己的高尚。一个人没有什么坏心思,没有肮脏的思想,但对于卑鄙、肮脏的人来说,世上怎么可能有不卑鄙、不肮脏的人呢?所以,没有坏心思的人、没有肮脏思想的人在卑鄙者的眼里是不存在的,所以,无论一个善人如何做善事,他人一定会觉得做善事的人有着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所谓“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就是这个道理。
小结:记得前一段时间回答过一个问题,是关于“三观”的定义的。每个人的三观不同,也导致了大家考虑事情的角度有所不同。我们重温一下这样的场景:两个持刀之人决斗的疲惫不堪,后来双方订立了一个口头协议:喊“一、二、三”后,双方放下手中的刀子。结果“一二三”喊完后,其中一个扔到了手中的刀子,而另一个人并未丢弃刀子,而是刺向了放刀的人。怎么回事?因为丢弃刀子的人是君子,他认为有了协议,就应该执行;而另一方却想着:对方哪里会放下刀子,他肯定不会放下刀子,而是会在“一二三”之后用刀子刺向我,所以,我不仅不能放下刀子,而是要以更快的速度刺向对方。做君子难呐!做善人难呐!所以,我们不能做一个纯粹的善人,而是要做一个时刻警惕着的善人,做一个有能力真正向善的善人。说到此,相信题主的问题可以真相大白了。大善之人,应该先具有智慧,否则自己的善就会毫无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