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房地产翻倍涨价,实体经济却不好做?
作者: 昆明财税服务平台
都说实体经济不好做,房地产翻倍在涨价,开工厂不如炒房子,现实中,确实有不少在这类的案例,其中最为经典的应该是2016年的ST宁通B:为了保住上市公司资格,2016年ST宁通B公告要卖掉手上两套北京小学的学区房,套现2000多万的收入,实现扭亏为赢,保住上市壳子。
房价高的原因?高房价除了大家所熟悉的地价高、投资客炒房、货币贬值物价上涨、城市化进程(这些之前的问答都有分析过了,此处不在分析)之外,我认为还有个很关键的原因:可售住宅太少,供不应求。或许我这么说很多人不信,我们看图说话:
上图是湖南省住建厅的上周的发文:首先我们来了解什么是“去化周期”,去化周期是指以当前销售速度,“办理了预售证或现房销售的商品房”多少个月才能卖完。
我们先看图二表格的“住宅”一栏,就会发现:很多城市都出现了“房子不够卖”的情况,如果没有限购政策,房价可能在抢购潮中失控。这也是为何各地出台严厉的限购、限贷、限价、限售政策。
按照国家住建部的标准,“去化周期”(或消化周期)12个月到18个月,是正常情况。如果去化周期位于“6到12个月”之间,需要增加土地供应,如果小于“6个月”,则需要亮起红灯,意味着供不应求。这时候,需要加快供地节奏。
再来看看“非住宅”,非住宅主要包括商铺、写字楼、公寓。在湖南这些城市里,没有一个城市的非住宅去化周期小于12个月的。甚至有高达100个月以上的。
这是非常令人恐惧的数字。这不仅仅是湖南的情况,也是全国的情况。比如北上广深,住宅非常稀缺,但“非住宅”尤其是写字楼去化周期也长达数年。
为什么会出现住宅稀缺、非住宅供应严重过剩的情况?这是因为住宅能给ZF带来的收入,主要在卖地、卖房阶段,持有阶段不产生税收。但“非住宅”就不同,进驻的是商家,会带来持续的税收。故而土地拍卖中,商业用地一直占据着不小的比例。
可供出售的住宅少,需求的人多,这就造成住宅房价的进一步上涨,而房价的上涨只会促进更多的热钱流入房地产市场,毕竟资本是趋利的,热钱多,商品少,进一步推升商品价格的上涨,这些都是互相作用的,最终的结果就是房价一路高歌猛进。
实体经济不好做的原因?实体经济并非都难做,比如华为,也是做实体经济的,但根本不受影响,这几年依旧高歌猛进,盈利秒杀BAT三家之和。我认为实体难做最主要的因为有以下几个:
一、居民消费度饱和以及恶意竞争激烈
说到这里,不得不说一个现实的原因,就是国人的经营思路,举个例子:犹太人在一个地方开了一个加油站,生意特别好,然后第二犹太人来了开了一个餐厅,第三个犹太人就开了一个超市,这片就很繁华了。但国人开了一个加油站生意特别好,第二个中国人肯定开第二个加油站,第三个、第四个接着加油站,最后恶性竞争,看谁先撑不住的先挂。再比如我们比较常接触的奶茶店,现实中常常可以看到,路边开了一家生意很好,马上第二家第三家第四家....都来了。
这种情况在早期可以存活,因为早期我国国民经济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人均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这个最终是有限度的,当达到限度后增长就缓慢了,但是新开同类型的店铺仍然不断增加。两者的不平衡最终只能优胜劣汰,所以很多人会觉得实体实际似乎没有以前好做了,以前随便开家商店都赚钱,现在一步小心就倒闭了。
二、缺乏核心的竞争力
华为不是中国第一个做手机,但是目前确实中国手机销售量第一,世界第三,仅次于三星及苹果。这与华为技术研发投入不无关系,根据PatSnap智慧芽专利数据库检索数据显示,目前在专利申请上,华为共有11.39万件、爱立信14.5万件、中兴通讯8.1万件、苹果4.2万件、联想2.22万件、小米6919件。一个华为可以抵上前6家中其他三家中国手机商的专利数量总和了,更别说还有其他几十款杂牌手机。故而不是实体难做,是缺乏自己核心竞争力,只要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基本经营都不会太差。
往前20年,对于大部分来说,只要有东西可用就不错了,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的追求也跟着提高,故而如果没有好的产品,仍然只想忽悠,最后只会被人们抛弃,因此实体越来越不容易。
三、成本的上升对于制造业而言,主要的生产要素都在涨价,唯独是出厂价格持基本不涨,特别是网络网商的兴起,实体行业的利润进一步摊薄,小老板可谓是欲哭无泪。现在中小企业的生存现状是:**两道的压迫,销售冷到冰点,知识产权保护低,合同无法履行,到处都是收费站。故而实体经济如何不困难。
当然实体经济的困难不仅仅上述原因,还有税负、融资难等等各种因素,此处不再一一分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