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大夫的食时五观》中“五观”是指什么?

都知道词人苏轼是个美食家,喜好吃,那么多菜名都和“东坡”有关。与他齐名的有个诗人黄庭坚,写了这篇《士大夫食时五观》,认为呢文人既然读圣贤书,在饮食方面也应该学习古时候的饮食之教(规范、礼法),但是现实就是一到吃饭全忘了,所以提出了“五观”。

1.“计功多少,量彼来处”。是说种庄稼不容易,一个人吃的饭菜,可能是十个人的劳作换来的,所以进食时应该心存敬畏,珍惜饭的来之不易;

2.“忖己德行,全缺应供”。意思是衡量自己的德行(对君主、对国家、对自身修养之类)有没有作出贡献,然后再看自己是否配来享用美食。这对常人来说,有点苛求了,不过是对文人士大夫自身品德追求的一种体现罢了;

3. “防心离过,贪等为宗”。从修养身心看,必须防止“三过”,指的是“美食则贪”,“恶食则嗔”和“终日食之而不知食之所以来”;

4.“正是良药,为疗苦形”。吃五谷,食蔬菜养人,吃鱼肉养老。主张饮食要合理恰当,吃饭的时候就像吃药,一定要吃正确;

5.“为成道业,故受此食”。是为了实现人生目标理想,为了有所作为,所以才吃的。通俗讲就是吃饭不能吃白吃的,得吃了有用。

总体上是从道德和卫生的角度提倡一种饮食简朴,有所节制的饮食观念,这跟苏轼追求人生和回归自然的态度不太一样,不过结论有相似之处,主张饮食问题上不要纵欲任性,奢侈浪费。

所以一般而言,士大夫的饮食偏好、态度其实是和他在文学和精神上的追求是基本一致的。


文/GSN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
  • 发表于 2022-01-01 02:05
  • 阅读 ( )
  • 分类: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