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有人主张将汉语拼音化,没有成功,而韩国的去汉字化运动,就是活生生的眼前教训,韩国虽然有自己的文字也就是韩文,但韩文属于表音文字,说白了就是一种拼音文字,只能表述语音而不能形意。在日常的口语交流之中或许还不会出现什么问题,然而在书面表达的时候,就会产生很多的问题。
韩语最大的不足,就是只能表音不能表意,所以会出现很多的同音不同意的词汇。如果放在姓名方面,举个例子来说就是,韩语里发音为“quan zhi xian”的人,既能说是全智贤,也能叫权智贤、全智先、权至宪等等。这么一来,就非常容易产生麻烦,而这个问题,从韩语诞生之初就存在着。
原本的朝鲜半岛并没有自己的文字,但当地有属于自己的语言,汉朝时代汉字传入半岛之后,当地人开始使用汉字来表述记录。直到高丽与李朝时代,汉字仍旧是半岛的通用文字,而韩文是直到李朝世宗大王时代才逐渐诞生的。
虽然半岛使用汉字很早,但汉字终究是外来文字,而且汉字数量繁多并不容易学,古代的半岛也只有贵族、王室等,至少是中人以上的群体才能够学习汉字。像是大多数的贫民与贱民,以及大多数的女性,都不会汉字,也就是说这些都不识字。
由于没有自己的文字,而外来的汉字又不容易普及,使得半岛古代很长时间内的文化等发展很滞后,在这种情况下,李朝的世宗大王李裪决定创造属于朝鲜自己的文字。经过李裪与成三问、申叔舟、郑麟趾等人的努力,最终颁布《训民正音》,谚文也就是韩文正式诞生。
由于韩文是一种表音文字,由一组简单的方块字母构成,没有汉字那么难学,所以在李朝很快就普及了开来。不过当时的士大夫与贵族群体,觉得抛弃汉字而学习韩文,是一种本末倒置的行为,所以到最后,半岛上使用韩文的多是平民、贱民与女子,真正的士大夫贵族与王室仍旧使用汉字,并以使用韩文为耻。
近代之后,随着朝鲜半岛脱离中原王朝,其自立意识不断强化,所以开始有了摆脱中原文化影子的念头。尤其是战后的韩国,直接推行了废除汉字之策,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去汉字化,当时的韩国人希望借此根除汉文化对于韩国的影响。韩国甚至禁止学校教授汉字,后来连汉城都被改成了首尔,使其成为半岛唯一没有对应汉语名的城市。
然而汉字对于半岛的影响实在太深,根本就无法去除,且不说韩国的古代史料等全都是汉字书写,即便是韩语之中,超过7成的词汇也都来自汉语,去汉字化使得韩国出现了很重的文化断层,年轻一代根本就看不懂自家的历史。而且失去了汉字之后,韩语之中的很多词汇开始变得无法理解,因为同音词汇太多,而表音的韩语无法完全释意。
最典型的,就是韩国人的名字,韩国人的姓名与汉人姓名其实非常类似,但有个问题是韩语不像是汉字能够表音表意,韩语只能表音,如此情况之下,韩国就出现了很多同音的名字,尤其是在验明身份的时候,同音的几率就更高了,这就容易造成很多的问题。像是如今很多的韩国艺人,其汉语名字翻译总是变来变去,主要就是因为其韩语名发音对应的汉字很多。
眼看着去汉字化出现了很多的不良的作用,韩国开始反思当初,如今的韩国大多数人都有汉字名,身份证上也有对应的汉字名。在韩国,有身份有文化的人还会为家中新生儿,先请人为其取好汉字名,然后才直接叫其韩语名。韩国当年废除汉字,如今又开始不断恢复汉字,完全就是多此一举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早知如此何必当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