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不到,至少目前做不到。
新加坡位于赤道附近,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年平均降雨量在3000毫米以上,属于降水非常丰富的地方,然而尴尬的是,新加坡的面积实在太小,再多的降水也根本没多少地方可以存储,这也使得新加坡成为世界上最缺水的国家之一。
长久以来,新加坡需要大量进口的资源之中,淡水就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而新加坡的淡水进口,主要就是来自隔壁的马来西亚。
新加坡是个岛屿上的城市国家,原本的面积仅650平方公里左右,虽然经过多年的填海造陆已经上升到719平方公里,但依旧还是非常小,这样的面积还没上海的崇明岛大。
在整个新加坡的范围之内,并没有发育完全的大型河流与湖泊,虽然每年的降水量相当丰富,但对于新加坡来说,再多的降水也只是留不住的过客。
不仅天时与地利之间有矛盾,更尴尬的是新加坡的“人和”也不和,作为城市国家,新加坡人口极度稠密,城市建筑物密度也很高。由于当地的地质条件脆弱,整个新加坡都存在着地面沉降的问题,就算有淡水渗入,大多数新加坡的地下水也被海水侵蚀,变得又苦又咸不能使用。
降水留不住,地下水也不能用,如此一来,新加坡的人均淡水自然拥有量仅有可怜的211立方米,只有中国的1/10,马来西亚的1%,在全球倒数第二。
早在上世纪60年代,新加坡与马来西亚之间就签订了供水协议,马来西亚与新加坡紧挨着的柔佛州,每年向新加坡输送淡水,价格为每1000加仑3分钱,而后因为新加坡又加入了马来西亚,获得了短时间的免费畅饮。随着新加坡被马来西亚踢出,其淡水资源问题再次出现,而新加坡长期以来为了淡水,也尽可能与马来西亚保持着友好。
刚开始新加坡穷得叮当响时,马来西亚对新加坡的淡水供应还没什么问题,然而之后新加坡的经济高速增长,使得马来西亚越发不平衡,开始在供水问题上找麻烦。先是不断涨价,后又是用供水,到处卡新加坡的脖子,双方龃龉不断,钱还是小事,但自己家的命脉长期被卡主,实在是个很大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新加坡开始大规模推进自己的淡水供应工程建设。
1998,新加坡正式建立首座海水淡化工厂,开始了大规模的海水淡化工程,之后,新加坡又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水资源收集与循环利用系统的建设推广,2002年,新加坡成为世界上首个将废弃循环净化水改造成饮用水并推广饮用的国家。
另外,新加坡多年来也在大力推广节水,并且为了削弱马来西亚的供水优势,不断强化与印尼之间的接触,时刻准备着只要马来西亚以此卡新加坡,那么新加坡就掉头转向印尼。
经过新加坡多年的努力,目前本土的循环再生水供应着新加坡40%的用水,25%来自于海水淡化,来自马来西亚的进口淡水,占比从之前最高时的95%,锐减到如今的35%,并且还在不断降低,新加坡的最终目标,是在2060年前后完全实现淡水资源的自给自足,彻底摆脱对马来西亚的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