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赵魏三家分晋,为何韩国在三晋中最为弱小?

公元前376年,中原大地上发生了一件大事,晋国末代国君晋静公被废,晋公室最后的土地被韩、赵、魏三家彻底瓜分,至此,原本称雄北方数百年的晋国彻底走向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赵国、魏国与韩国三个新诸侯,三家分晋,成为了春秋与战国的分水岭。

此后,赵、魏、韩三国纷纷崛起,与楚、齐、秦、燕四国并称“战国七雄”,不过话虽如此,三晋实力各不相同,赵国与魏国都曾相当强盛,威震诸侯,唯独韩国,是三晋之中实力最弱小的一个,也是战国七雄之中最弱的一个,即便历史上最鼎盛时期的韩国,也远远达不到“威震四方”的程度。

韩国的弱小,源自于先天不足

相对于赵氏与魏氏,晋国韩氏起步比较晚,资历浅底子薄。

从晋文公时代开始,晋作三军,每军置将、佐两人,此六人分掌晋国军政,故而被称作六卿,虽然有时扩编为八卿乃至十二卿,但常态下还是六卿。晋国历史上,曾活跃过很多非常强势的家族,比如狐氏、先氏、胥氏、智氏、范氏、栾氏等等,而六卿的位置,也只有这些大家族的家主能够担任。

赵氏与魏氏的发展几乎同步,在晋献公十六年,晋国作二军,当时的晋献公本人自将上军,太子申生将下军,赵夙御戎,毕万为右,伐霍灭魏灭耿,将耿赐予赵夙,将魏赐予毕万,赵夙是晋国赵氏的兴起者,而毕万则以“魏”为氏,称为晋国魏氏。之后,赵氏的赵衰与魏氏的魏犨都长期追随晋文公流亡在外,在晋文公继位后,赵氏与魏氏跻身六卿。

赵氏家族,到了赵衰之子赵盾之时权倾朝野,不过因为“下宫之难”几近灭门,后来就是著名的赵氏孤儿赵武振兴家族,不过元气大伤之下的赵氏,实力逐渐与六卿中其他几家持平。魏氏发展比赵氏要和缓很多,魏犨之孙魏绛开始执掌朝堂,又因辅佐晋悼公复霸有功,魏氏显赫。

比起赵氏与魏氏,韩氏就差很多了,韩氏的先祖本是晋国宗室的旁支,曲沃庄伯之异母弟万,被封在韩原,其子孙以韩为氏。

原本的韩氏为赵氏的依附者,韩厥曾是赵盾的家臣,晋悼公时期,韩氏因对赵氏不离不弃,辅佐挽救了赵氏孤儿,在赵氏复兴之后,饮水思源,韩厥才开始成为晋国正卿,韩氏家族的势力,远远不能与赵氏、魏氏相比。

正因为韩氏起家比较迟,获得的权柄与资源也无法与积累更早、势力更雄厚的赵氏、魏氏相提并论,因此在三家分晋之时,韩国所分得的各方面资源,也是最少的一个,这也就造成了后来的韩国虽然跻身战国七雄,但实力依旧薄弱。

韩国地盘太小,比不上魏氏与赵氏

三家分晋,分的就是晋国之地,虽然是三家公分,可赵魏韩三家最终分到的地盘却并不一样。

晋国的土地,地处黄河与太行山之间的河东之地是晋国的核心区域,人口最多开发程度最高,晋国的旧都绛都、曲沃都位于这里,魏氏的中心安邑也在此处,三家分晋后,河东之地被魏氏所占据。

稍次于河东的河西地区,主要指的是黄河与洛水之间的土地,最初有梁国与芮国两个小诸侯,秦穆公时代被秦国占据,之后被晋国占走了一半,由于河东与河西连成一片,占据河东的魏氏顺手也占据了河西之地。不过河西之地有个很大的缺陷,就是无论谁占了这里,势必要成为秦国的攻击目标。

上洛之地位于洛阳盆地洛水上游,位于秦岭的东段,晋国灭伊洛之戎后拥有此地,这里与河东紧密相连,同时与秦国的商於之地接壤,战略地位重要,不过开发程度很低,此地仍旧还是被魏氏所占据。

此外,魏国还占据着卫国旧地,也就是商朝的朝歌一带,春秋时期这里久经战乱,被破坏得比较重,魏国接手之后,派遣西门豹治理,随着后来魏国迁都大梁,此处兴盛起来。

三家分晋时,魏国得地最多,其次就是赵国,晋国的太原盆地、代地与邯郸三处,都由赵氏所占据。

太原盆地一带,是赵氏竭尽全力发展近百年的根基所在,也是战国时代秦赵争夺的重点区域,地处太原北部的代地,就是赵氏为晋国之臣时灭代国所得。

相对于太原与代地,赵国的核心位于邯郸,邯郸原本也是卫国的故地,开发非常早,发展程度极高,经济繁荣人丁兴旺,是丝毫不逊色于魏氏河东等地的上佳区域。

比之于赵氏与魏氏,韩国得到的土地就要寒碜得多了。

韩氏占据的主要地块有两处,一个是上党,一个是三川。

三川之地原本是东周都畿的地域,包含黄河之南的洛阳盆地与黄河之北的河内地区,所谓的三川,指的是黄河、洛水与伊水,三川之地除了洛邑还属于周王室之外,其他地方都被晋国所夺取,韩氏占据三川,既可能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更可能引火烧身。

而上党,也就是南太行山地区,这里虽然人口不多,但居高临下,地理位置非常优越。

在晋国正式终结之前,赵魏韩三家就已经在晋国各自瓜分地盘,不过三家之间占据的土地相互之间犬牙交错,情况非常杂乱,这对于三家来说都不是什么好事,所以后来,三晋之间纷纷开始交换土地,以使自家的土地尽可能连成一片。

韩国后期经营不善,情况日益变糟

事实上,韩国占据的晋国三川与上党,虽然加起来面积不算很大,但是比较肥沃,在农耕时代土地肥沃是非常重要的,这对于韩国来说是一件好事,然而尴尬的是,韩国占据的土地虽然很好,却也非常容易引来觊觎。

早先的韩国地缘就不算很好,可也算勉强,但后来发生了两件大事,使得韩国的地缘变得彻底没救。

  • 第一,韩国灭郑,使得韩国与楚国直接接壤,韩楚矛盾加深;
  • 第二,魏国丢失河西与崤函通道,使得韩国需要直接面对秦国的进攻。

事实上,三晋之中唯有韩国的地块是连成片的,赵氏与魏氏都有飞地的情况存在,同时,韩国将自己置于魏国与赵国的包裹之下,不必与秦、楚等强者正面对战,可随着韩国灭郑与秦国占据河西、崤函通道之后,韩国的处境愈发艰难,原本土地连成一片的韩国,也被撕开。

韩国地处天下正中,无论是秦国东出函谷攻伐山东六国,还是楚国北进中原,或者是山东各国合纵攻伐秦国,韩国都成了必经之地,再者,周王室仍旧存在于韩国的土地包围之内,任何诸侯要取周而代之,韩国都不可避免要受到牵连。

当时,韩国唯一能够拿得出手的优势,就是在兵器制造方面,“天下强弓劲弩皆出于韩”,韩国的弓弩剑矢冠绝天下。

战国时代,地处四战之地的韩国,只能依靠自身在兵器制造方面的优势,还有不断在列国之间游走平衡来求得生存,虽跻身七雄之列,但韩国实力衰微,甚少敢独自出兵征伐,每每都是与其他诸侯联合。

只不过韩国的这种先天之缺,最终还是让韩国成为了六国之中,第一个被秦所灭的诸侯,成为秦国横扫六合的踏石。或许也正因战国时代韩国的弱小,后世王朝与地方王权才使用先秦诸侯之名为号时,其他六国皆有,唯独韩国被排除,后世均不愿以“韩”为号。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
  • 发表于 2022-03-02 20:58
  • 阅读 ( )
  • 分类: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