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科学家有多种理论解释月球的产生过程,有些是先有地球再有的月亮,有些是一起形成的。但由于地球和月球的化学相似性,如阿波罗任务的岩石样本表明就组成而言,地球和月球最多相差百万分之一,且地球和月球的氧同位素比值几乎相同,这说明地球和月球是由相同的原料池形成的,即地球月球最终来源是一样的。
大碰撞假说
这是科学界支持的主流理论,认为月球是在大约44亿年前,一个天体撞击早期地球形成的。和其他行星一样,早期地球是由围绕年轻的太阳旋转的尘埃和气体残余云形成的,早期的太阳系是一个充满暴力的地方,此时一颗火星大小的天体Theia与早期地球相撞,将地球大块蒸发的地壳抛向太空,在地球周围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碎片环,这些碎片随后聚集起来形成了月球。科学家估计这次碰撞所产生的能量是6500万年前导致恐龙灭绝的小行星撞击事件的1亿倍,也导致了地球轴23.5的倾斜,从而造成了季节。这可以解释为什么月球主要由较轻的元素构成,月球的密度低于地球,而形成月球的物质来自地壳,而地球的岩石内核则没有受到影响。
大多数科学家认为,大撞击假说仍在不断被修改和完善,但在解释月球的构成和轨道方面做得最好。虽然大碰撞假说是最流行的理论,但也并非没有挑战。
共形成理论
卫星也可以与母星同时形成。该理论认为月球是45亿年前与地球一起形成的,由太阳系原行星盘同一部分的气体和尘埃聚合而成。虽然这一假说可以解释地球和月球的同位素相似性,但在其他方面却有不足之处。例如,尽管地球和月球有很多相同的物质,但月球的密度要比地球小得多,此外它不能解释地球-月球系统的高角动量,也不能解释为什么月球的铁核比地球的铁核小。
分裂理论
这种种观点是由达尔文的儿子在19世纪提出的,他认为构成月球的物质是在太阳系早期由一个熔融的、快速旋转的地球喷射到太空中的。大多数科学家不相信裂变假说,认为地球的自转速度不可能快到足以喷射出一大块岩石。但2010年的一项研究表明,由于放射性元素浓度过高而引发的核爆炸,足以提供了将月球大小的早期地球碎片送入轨道的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