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不赞同用废报纸练书法
记得民间有个关于“米芾练字”的故事:
米芾小时候非常勤奋好学,练字更是笔不离手,但因家境贫寒,自费于私塾三年长进不大。有一天,一位赴京赶考的秀才路过,于是便去请教。秀才看了米芾的临帖后说: “想要跟我学写字,有个条件,得买我的纸,可纸贵,五两纹银一张。” 米芾心里惊到了,还有这样贵的纸?但出于学字心切,一咬牙借来银子“学了!”,交给秀才。
秀才递给他一张纸说:“回去好好写,三天后拿给我看。”
回如之后,米芾捧着这五两银子一张的纸,无论如何也难以下笔。便只能愈发认真读帖,间或用清水的笔在空中划来划去,反反复复琢磨。
三天后,秀才来时只见米芾坐在桌前,手握着笔,望着字帖出神,纸上竟滴墨未沾。便故作惊讶地问:“怎么还没写?”。 米芾喃喃地说:“我怕弄废了纸。” 秀才说:“好了,琢磨三天了,写个字给我看看吧!”米芾抬笔写了个“永”字。
秀才一看,字写的遒劲潇洒,便问:“你为什么三年学业不进,三天却能突飞猛进呢?”米芾想了想说:
“因为这张纸贵,不敢像以前那样随便写来,而是先用心把字琢磨透了再写。” “对!”秀才说:“学字不光是动笔,还要动心,不但要观其形,更要悟其神,心领神会,才能写好。”
米芾练习的故事里面折射了几种书法学习精神:用心的重要性,珍贵的纸能激发人的认真程度,练字的精髓要努力做到“心领神会”——也就是大家说得很多的读帖。
说这个故事的目的,并不是叫大家一定要去买价格不菲的好宣纸,只是想说:
练书法的目的是将字写得更好,将字更快地写好。在这个目的上,宣纸是首选。我们所有人都知道,宣纸是纸中之王,这个理由无需阐述;我们也都知道,书法到了很高的境界,尤其是到“基本每一次下笔都成为作品”的境界之时,肯定都是需要使用好纸的。
我们也还知道,宣纸其自身独特的效果与笔感,与普通文化纸、报纸是截然不同的,拿一位书法大家的话来说,“宣纸是活的,普通纸是死的”——天壤之别啊。
当我们在那种毫无变化“死的”纸张上下功夫之际,是难以体会到“宣纸的纸墨亲和力”、“墨韵万变”的深层体会的,这种体会乃至“幡然醒悟”的先例,几十年前就有多个知名书法家发表过,感慨自己“要是早些时候使用宣纸就好了!”。
而文学家郭沫若使用宣纸之后,更是给出了“宣纸是中国劳动人民所发明的艺术创造,中国的书法和绘画离了它,便无从表达艺术的妙味。”这样的评价。
因此,我强烈的建议是:任何时候保持练习与创作的”条件一致性”有太多的人觉得,“练好书法主要练的只是点画线条和架间结构”,诚然,把自己写的字练出和字帖差不多的样子是一种技能,但是,更多的时候,我们需要的是练字时候全身心投入的过程、享受并体验着,也只有这样纸墨相伴的美好感受,能不断保持并提升自己的兴趣。
否则,真到你用报纸将手头、笔头技头练出很高水平之后,换成宣纸却对付不了——那就尴尬了,世上又多一位“悔不当初”的“后悔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