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中临帖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书法中临帖的终极目标是什么?”在我看来,书法学习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初期、中期、后期,而在这三个阶段中,临帖的终极目标都是不一样的,在这三个阶段中,临帖的终极目标分别是形似、神似和不似,阶段依次提升,终极目标也在一步步提高,这也是学习书法临帖的一条循序渐进的过程,按照这样的阶段顺序学习,书法中临帖的各个终极目标就都能达到。

所以,每个阶段临帖的终极目标都是不一样的,接下来我们举例来说明。

第一阶段,初期的临帖终极目标是形似

我们学习书法要给自己定目标,但是这些目标最好是切合实际的,而不是好高骛远,不容易达到的,学习书法第一个阶段可以说是学习书法的初期阶段,在这一阶段临帖必然要达到的终极目标就是形似,也就是临摹点画,结构,在字形上要和所临的字帖保持一致,这才是正确的学习方法,只依照着自己的想法,不看字帖上的字形和写法,临帖乃至学习书法都是没有意义的。

〔临帖初期的终极目标就是形似,也就是纯粹地对字帖的点画结构进行临摹学习,这一阶段的终极目标就是为了达到“像”的境地〕

孙过庭曾说过临帖的要点,我觉得对于初期临帖的终极目标提出了很恰当的要求,他说:

“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临帖第一要观察仔细,第二是要写得像,也就是形似,这两个点是层层推进的,只有观察精准,进而才能临写得精准,达到第一步:形似的要求。

前辈书法家们学习书法或者教授书法,常常要求达到与字帖“重影”,这虽然很难或者根本做不到,但是这样高度的要求必然产生高度的效果。

被称为近代“草圣”的草书大家于右任在教授书法时,每天只教一个字,为何呢?就是要求学习者把这一个字做到形似的境界,所以学书在精不在多,把一些字学精了便可以举一反三,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以,在临帖的初期阶段,形似便是这一阶段的终极目标,因此,形似在初期阶段也显得至关重要!初学者学习书法临帖时一定不要贪多,须知贪多嚼不烂,精临每一个字,先达到形似的目标,后面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第二阶段,中期的临帖终极目标是神似

随着临帖的深入,进入了第二个阶段,在这个阶段属于临帖的中期了,这时临帖的终极目标不再是形似了,而是到达了更高的目标要求神似了。

形似和神似二者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意义却大相径庭了,神似相对于形似来说,可以说是质的飞跃,进而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清代钱泳在《书学》中说:

“故学书全无帖意,如旧家子弟,不过循规蹈矩,饱暖终身而已。”

这就是说临帖要把帖中的意味得到,也就是要做到神似,否则就是循规蹈矩,学不到帖中的精髓之处。

而清代的梁巘在《评书帖》中则说得更明白:

“学古人须得其神骨,勿徒其貌似。”

这就说得很明白了,学习书法高阶段不能停留在形似上面,要力求做到神似。

启功先生学习书法,临帖时有一个方法,那就是把写好的字挂在墙上看,今天看找不出不妥的地方明天接着看,用这种方法就是观其全貌,得其神韵的一个好方法。

临帖进入了中期阶段,终极目标由形似变为了神似,要求自然也提高了,这不仅仅需要更加细致得临帖学习,而且还要学会读帖,读字帖的内容,读书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读书家创作时的心境等等,对于这些问题的把握对于达到神似大有裨益!

例如你临摹《兰亭序》,要想达到形似花精力在点画结构上即可,但是要想达到神似,你就必须了解王羲之所处的东晋时代以及他书写的地点当时的心境等等,只有把握了这些,才有可能达到神似的地步。

〔临《兰亭序》必然要了解字以外的内容,包括作者的时代背景创作心境等等,为达到神似作充分的准备〕

又比如你临写颜真卿的楷书,如果你不了解颜真卿所处的年代和颜真卿的个人品格的话,你是很难理解颜真卿楷书的那种宽博雄强,淳厚刚劲的。

〔临颜真卿书法必然要了解颜真卿所处的时代和颜真卿的个人品格,只有这样才能和颜真卿书法神似〕

所以,临帖到了中期,目标自然由形似提升到了神似阶段,方法也由笔墨功夫加上了笔墨之外的读帖功夫,双管齐下,神似效果才会出现,我们才能够把握。

第三阶段,后期的临帖终极目标是不似

到了临帖的后期,也就是已经到了成熟的阶段了,这个阶段的临帖要求更高了,也就是超越了形似和神似要力求达到不似的境界,这是整个临帖过程的终极目标。

古人说:

“不求与古人似,不能不似;不求与古人合,不能不合。”

这段话的意思很微妙,说的就是在似与不似之间写出自己的风格,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入帖与出帖的关系。

如果说前面我们所说的形似和神似都是入帖的话,那么不似就是出帖了。

然而出帖要以入帖作为基础,也就是说达到不似的阶段之前要有形似和神似作为铺垫。

自王羲之以后的书法家,学习书法无不效仿“二王”父子所构建的体系,但是他们却能自成一家,独具风格,这就是由形似到神似最后到不似的一个过程,到了这个过程,也就能成名成家了。

当代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的书法可谓是雅俗共赏,独具风格,因此被称为“启体”,启功先生一直学习柳公权和赵孟頫的书法,而且他还学过欧阳询以及宋徽宗的“瘦金书”,但是他的书法面目却是自成一派的,而我们在他的书法里又能看到以上所说的那些书体的影子,这就是一个高级阶段了,启功先生临帖中已经出帖,达到了临帖后期的终极目标也就是不似的阶段。

〔启功先生的书法包罗众家,最终在遍临合家的基础上达到了不似境界,成为了雅俗共赏的“启体”〕

又比如说,当代著名书家卢中南先生,他的书法一直学习欧阳询,但我们看他现在的书法你能说是欧体吗?你又能说不是欧体吗?

〔卢中南书法显然已经从形似和神似到达了不似的终极目标,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卢中南先生的老师欧阳中石先生评价很到位,他说:

“细审中南手制,字字未必是欧,但整篇气息皆从欧出,诚然已得欧体之神髓。”

这就是说卢中南先生的欧楷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特征,既是欧又不是欧,但是在达到不似这个临帖终极目标之前他也是从形似到神似做起的。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可以发现,书法临帖的目标并不是只有一个,而是在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终极目标,我把临帖的过程分为初期、中期和后期,与之分别对应的终极目标是形似、神似和不似,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临帖过程,也是一个行之有效的过程,只有在每一个阶段都达到了终极目标,我们的书法学习才能有序、有效推进。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感谢您的关注和鼓励!欢迎大家评论留言!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
  • 发表于 2022-02-18 20:58
  • 阅读 ( )
  • 分类: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