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万湘军,能随意调动的只有十万。曾国藩作为晚清重臣位高权重,能有如此权势必然非同凡人,若他真有称帝反清成功的十足把握,未必不会称帝。曾国藩最终都没有反抗清朝统治,正是因为他知道不可能成功。
作为晚清的中流砥柱,曾国藩的湘军在淮军崛起之前一直雄镇江南,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当时的曾国藩势力的确庞大,李鸿章是他的门生,左宗棠等人也都出身湘军一脉,江南众多的总督与巡抚都是他湘系之人。而加上太平天国的降兵,曾国藩当时表面掌握着三十多万的军队。
然而,正如曾国藩自己所说,湘系势力庞大,但是能够共患难的人却并不一定能同富贵。左宗棠为人桀骜不驯,当初只是个师爷就不愿屈居人下,更何况曾国藩称帝?李鸿章虽然是曾国藩的门生,但心思沉静不好猜度,若曾国藩真的称帝起兵,李鸿章未必不会倒戈相向。
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多次怂恿他称帝,但曾国藩认为,自己的这个弟弟心思阴狠深沉,与当年的宋太宗赵光义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恐怕将来来一场“烛影斧声”,背负千古骂名的是自己,受惠的倒是他。
而当时,清王朝所倚重也并非曾国藩一人,南方有曾国藩,北方则是僧格林沁。当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之时,僧格林沁的大军一直驻扎在中原俯视江南。表面上说是支持曾国藩,实际上是清王朝对于曾国藩这个“汉臣”的不信任,出于以防万一的做法。如此形势,曾国藩贸然称帝,恐怕也会功败垂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