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澹奕欢迎各位一起交流。可以说“秘密立储”在一定程度上的确减少了手足相残的发生,但是这只是个辅助措施,并不能彻底解决皇储之争。
首先,秘密立储的效果也不太明显。康熙时代,废太子胤礽成为了中国最后一位公开册立的皇太子。雍正帝正式开始“秘密立储”,之后的乾隆帝弘历、嘉庆帝颙琰、道光帝旻宁、咸丰帝奕詝四人都是秘密立储的,然而晚清的同治帝、光绪帝与宣统帝都并非如此,所以,秘密立储制度的效果究竟如何,并不能断定。
在古代,一直都奉行“嫡长子继承制”,所谓“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秘密立储制度就打破了这个制度,因为继承人不一定是嫡长子,甚至不一定是嫡子,一定程度上扩大了继承人的范围,但这也加剧了各位皇子对于储君之位的野心,因为庶子、次子等也有足够的机会。
雍正帝故布疑阵,熹贵妃所生的四皇子弘历与裕妃耿佳氏所生的五皇子弘昼,都被认为有继承皇位的可能,所以从一定程度上,这是用来平衡朝政势力的,因为继承人不能够确定,所以大臣们也就不会轻易选边站。
其实,从前的朝代也不是没有想过没有做过,很多朝代皇位继承人,在皇帝在位的时候都没有进行公布,到临终才留下遗诏,这与“秘密立储”并没有太多区别。
而“秘密立储”即便放到了唐朝,也并没有意义,因为作为嫡长子的李建成、嫡次子的李世民之间,矛盾已经非常深刻,而且各自拥有强大的势力。即便当时有所谓的“秘密立储”制度,李世民仍旧能够以武力夺位。
“秘密立储”在众多拥有实权的皇子中,只会加深裂痕,加深猜忌。
而清朝的宗室、皇子从小就养在深宫,并没有实权,能够倚仗的也就是朝廷中的势力。“秘密立储”制度也并没有消除皇子们之间的猜忌,只是手中没了权,发生不了“玄武门之变”罢了。
皇权诱惑太大,再怎么样都不能完全避免皇室内部相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