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堡之变,为什么于谦不立朱见深为皇帝?

没有成年君主,谁来主持大局?所谓“主少国疑”,历史上如果君主年幼,那么把持朝政的一般不是外戚就是权臣,那在当时的明朝行得通么?澹奕认为是行不通的。

明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英宗朱祁镇在土木堡被瓦剌俘虏,史称“土木堡之变”。于谦等大臣私自拥立郕王朱祁钰为新帝,遥尊朱祁镇为太上皇,并且拒绝瓦剌太师送英宗回京。于谦等人为何不立英宗的儿子朱见深而立郕王朱祁钰呢?让澹奕给您道来。

第一,避免“主少国疑”。

英宗不顾劝阻亲征漠北之前,立年仅两岁的朱见深为皇太子,可以说已经确定了朱见深的储君之位。但是众大臣没有立朱见深而是立郕王,还是因为朱见深年纪太小。朱见深只有两岁,当时“土木堡之变”以后,明朝举国震动,京城与北方大量富家商贾都将财产、家人向南方迁移,整个京畿乱作一团。若是此时立一个小儿为君,又如何能安定民心呢?

第二,明朝臣子避免“权臣”的骂名

历史上宋朝有“金匮之盟”,宋太祖赵匡胤的母亲杜太后曾经让赵匡胤传位太宗,就是说当年如果不是世宗柴荣传位幼子,天下根本不会落入赵家手里。“国有长君,四海之福”。

明朝是宋朝之外,又一个文人主宰朝政的时代,当时的明朝文人士大夫,将名节看得比身家性命还要重要,如果立两岁的朱见深为帝,势必要有人代为执掌朝政。弄不好,将来留下骂名不说,还可能惹来杀身之祸。

第三,明朝法统规制也当时实际情况

郕王朱祁钰的生母吴太妃,出身微贱,但是朱祁钰与英宗的感情也还好,英宗出征前,册立朱见深为皇太子,而让郕王代自己管理朝政。所以说,郕王虽然不是储君,但是他也是奉旨监理朝政的,名正言顺。于谦等人立郕王为新帝,也得到了英宗的生母上圣皇太后孙氏的肯定,所以,郕王继承法统也是正当的。

朱祁钰称帝以后,对于击溃瓦剌守住京城与明朝江山的确有很大功绩,但是他恋栈权位也是事实。他称帝后,一意孤行废朱见深太子之位改立自己的儿子,甚至因此废掉了阻止他的皇后汪氏,英宗回朝后将其软禁。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
  • 发表于 2022-03-05 00:42
  • 阅读 ( )
  • 分类:历史